火到央视了!江西一位物理老师,为了给同学们讲解内燃机原理,直接自制了一个简易“等离子”发射器。而当老师在课堂上点燃发射器,发出冲击波,并瞬间击倒前方的易拉罐时,全班同学都被这犹如科幻场景的一幕,震撼得大声惊叹了起来。 “有这样的记忆,考试时咋可能记不住呢?到时候一提到就是当时老师拿出的那个水桶大炮!...” 在江西一间物理课堂上,一个由塑料水桶、几根管子和点火装置拼凑成的土炮,正对准一排易拉罐。 伴随一声巨响,一股冲击波喷薄而出,罐子应声倒地。短暂的寂静后,全班同学爆发出整齐划一的惊叹——“哇!” 在这堂课火起来之前,这位老师其实一直过得挺郁闷。 刚参加工作那几年,他满腔热情地站上讲台,备课一丝不苟,讲解时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全掏出来,可底下的学生不是低着头写小纸条,就是手托着腮打瞌睡。 偶尔有几个抬头的,也只是眼神飘过来一下,很快又溜回到课本以外的地方。 一节课下来,他嗓子干得冒烟,额头渗着汗,换来的却是零星的回应和稀稀拉拉的掌声。 这样的落差,让他开始反思:知识本身并不缺价值,可传递的方式太死板,学生根本提不起兴趣。 当一味的填鸭式讲解已经无法让这代孩子抬起头时,换一种方式似乎成了唯一的办法。 “物理的魅力,难道只能停留在黑板上的公式和推导里?”他暗暗问自己。于是,他决定让学生不仅能听到,还能看到、摸到、甚至感受到物理的存在。 为了讲清楚内燃机的原理,他干脆在家里琢磨起小发明。翻箱倒柜找来一个塑料水桶,量好尺寸钻了几个孔,接上几根软硬不一的管子,又淘来一个点火器。经过反复试验,一个简易版的“空气炮”终于成型。 那天上课时,他神神秘秘地把水桶抱上讲台。 学生们一开始还在窃窃私语,等到他一按开关,“砰”地一声闷响,一股气流夹着冲击波直扑出去,把后排的窗帘吹得猛地一抖,全班瞬间安静下来,紧接着爆发出笑声和惊叹声。 趁着这个劲,他顺势解释了冲击波的原理,还抛出了一个课本里没有的概念——火焰其实是物质除了固态、液态、气态之外的第四种形态:等离子态。 学生们瞪大了眼,连忙在笔记本上记下这个新鲜的词儿。 那一刻,他知道,这堂课算是进他们脑子里去了。 这堂“空气炮”实验课的视频被传到网上后,果然炸了。 它就像一个引爆点,迅速点燃了全网的热情。无数网友感叹“这才是物理课该有的样子!”。 网友也表示我们以前的物理老师:同学们自己想象一下哈,多动动脑筋.....
武汉大学老校长窦贤康说:“武大培养的学生,从来不只是为了个人的温饱,而是要以实现
【16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