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国军营长被日军包围,师长大惊,连忙给他发报,让他突围,还说会派人接应

柔花弱草意绵 2025-08-02 13:51:24

1939年,国军营长被日军包围,师长大惊,连忙给他发报,让他突围,还说会派人接应他,但营长却说:“日军太多,我突围不了,只能以死报国了!”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39年9月,抗日战争烽火连天。 国民党军52军195师师长覃异之收到紧急战报。 其麾下1131团第3营在湖北笔架山被日军重兵包围。 覃异之急令营长史恩华设法突围,并承诺派兵接应。 史恩华回复:日军包围如铁桶,难寻突破口。 覃异之心知,他这位得力干将和整个三营,危在旦夕。 营长史恩华,黄埔军校第八期毕业,军事素养出众,为人正直,胆识过人,深受覃异之器重,从连长提拔至营长。 其兄史恩荣同为黄埔生,曾是覃异之部下,不幸在台儿庄战役中牺牲。 如今,弟弟也面临生死考验。 当时,日军正以优势兵力猛攻195师,企图围歼。 覃异之果断决定主力转移,但需有人断后阻击,为主力争取时间。 此任务九死一生。 覃异之在会议上坦诚相告,希望有人自愿承担。 会场沉寂片刻,覃异之目光落在史恩华身上:“恩华,形势危急,需你带三营立刻赶往笔架山阻击日军!” 史恩华毫不犹豫挺身应命:“师长放心!恩华在所不辞!” 覃异之强调任务凶险,可能牺牲。 史恩华慨然答道:“请师长宽心!我史恩华这条命,早置之度外!小鬼子想过笔架山,除非从我尸体上踏过去!” 覃异之深受感动,用力拍其肩膀:“好!恩华!给我狠狠地打!” 史恩华随即率三营五百余官兵,火速奔赴笔架山。 抵达后,史恩华发现日军未至,立即指挥抢修工事。 9月20日,日军大部队扑来。 史恩华沉着指挥,官兵奋勇迎击,打退日军初次进攻。 但日军迅速调集飞机、大炮、装甲部队,对笔架山阵地猛烈轰炸炮击。 炮弹如雨,阵地土石横飞,伤亡惨重。 史恩华率部浴血奋战,寸土不让。 与此同时,覃异之指挥主力紧张转移。 笔架山方向的猛烈爆炸声,让他忧心如焚。 他深知,史恩华若撤,日军将长驱直入追击主力。 他只能在心中默念:“恩华,顶住!” 战斗进入第二天,日军攻势更猛。 作战参谋报告,日军出动十多辆装甲车和大批步兵猛攻三营阵地。 覃异之焦虑万分,想起军长张耀明的话:“在笔架山坚守三天,就是胜利!若能守更久,敌人必知我厉害!” 他脑海中浮现史恩华领命出征时坚毅的面容。 战至第三天,覃异之登高观察。 炮火覆盖了整个山头,工事损毁严重。 得知右翼友军失守,他立即命令电台联系史恩华。 接电话的传令兵声音哽咽,报告官兵所剩无几。 覃异之强压悲痛,严令:“立刻向南岸撤退!这是命令!必须执行!” 然三营官兵仍未撤退。 覃异之心急如焚,再次接通电话,听到了史恩华微弱却坚定的声音。 “史恩华!为何不撤?!”覃异之怒吼。 史恩华长叹,声音疲惫无奈:“师座……我们……已被重重包围……实在……冲不出去了……” 覃异之感到窒息般的痛苦,坚决命令突围,并告知二营已在南岸接应。 电话那头沉默片刻。 覃异之明白,史恩华和官兵们已抱定必死决心。 史恩华深知,三营伤亡惨重,力量薄弱,突围希望渺茫。 即便有接应,强行突围也极可能失败,甚至拖累友军。 他最终决定,率残部死战到底,尽可能多杀伤敌人,为主力争取最后时间。 他放下电话,集合剩余官兵,发出最后的战斗号令。 9月23日凌晨五点,日军发起最后总攻。 笔架山上,三营官兵所剩无几,人人带伤。 激战中,营长史恩华不幸中弹,壮烈殉国,年仅29岁。 黄昏时分,三营最后一名战士也倒在了阵地上。 全营五百余名官兵,无一人后退,无一生还,全部牺牲。 次年春,52军派人修建墓地,立碑纪念。 覃异之题词:“笔架山千秋不朽,福临铺战绩长存。” 遗憾的是,墓地和石碑后因历史原因被毁,至今未能寻回。 2013年,史恩华被国家正式追认为革命烈士。 他和三营官兵用生命谱写的壮歌,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历史丰碑上。 主要信源:(《湖南抗战史》)

0 阅读:0
柔花弱草意绵

柔花弱草意绵

柔花弱草意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