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个小角色,却拯救了两位大人物。一九三五年十月某天,在南雄北山的林莽中,一名浑身是血的当地人正在艰难地爬行,这个人是谁,他遭遇了什么。 主要信源:(广东老区网——“北山事件”遗址) 1935年10月的粤赣山区,帽子峰下的密林里藏着红军特委的命脉。 项英和陈毅带着机关人员刚撤到北山根据地,侦察排长吴少华就撞见了要命的场面。 三十几个穿红军制服的人堵在山道上,领头的是原军区参谋长龚楚和后勤主任何长林。 这个看似寻常的会面,差点让整个南方游击战的指挥中枢被连锅端。 龚楚去年带着红71团突围去湘南,这会儿突然出现在北山就很蹊跷。 吴少华注意到何长林说话时眼神躲闪,龚楚带来的"战士"个个手指扣在扳机上。 当有人突然缴了他的枪又假惺惺还回来时,吴少华摸到枪膛里没了撞针,心里顿时雪亮:这两人叛变了! 叛徒们逼他带路找特委机关,吴少华故意绕远路拖延时间。 走到半山腰时,他猛地冲哨兵大喊"山下有叛徒",三声报警枪响惊动了正在下棋的项英和陈毅。 等龚楚气急败坏追上来,特委领导早钻进了原始森林的溶洞里。 可真正的危机才刚刚开始。 龚楚没逮到项陈二人,转头就设下更毒的计。 他让何长林以开会名义,把龙西石地区的游击队干部全骗到天井洞。 五十多人刚坐定,洞口突然架起四挺机枪。 龚楚撕下伪装喊话劝降时,游击队长贺敏学拔枪就打,混战中绰号"猛张飞"的刘矮牯最为勇猛。 这个浓眉大眼的汉子抡起板凳砸翻两个叛兵,顶着枪林弹雨往洞口冲。 三发子弹打穿他的大腿,血像喷泉似的往外涌,他硬是滚下山坡钻进刺藤丛。 龚楚的机枪扫射把会场打成筛子,贺敏学身中七弹牺牲,十三名干部当场遇难,何长林抖着腿举手投降。 身负重伤的刘矮牯在山沟里爬了三天三夜。 饿了就嚼草根,渴了就舔露水,伤口溃烂招来蚂蚁啃咬。 凭着"特委还在山上"的念头,这个铁打的汉子愣是爬到交通站附近才昏死过去。 被救醒时第一句话就是:"龚楚叛变...要杀项陈首长..." 他带来的情报让特委惊出一身冷汗。 龚楚正带着国民党别动队满山搜捕,北山根据地全部联络点都已暴露。 陈毅亲自给刘矮牯清洗伤口时,发现子弹还卡在腿骨里。 这个硬汉疼得嘴唇咬出血,愣是不吭声。 项英把最后半瓶红药水全倒在他伤口上:"你这条命捡回来,特委就倒不了!" 正是刘矮牯拼死送出的情报,让特委连夜转移了所有物资点,还设下反伏击圈。 龚楚带着别动队扑空时,反被游击队打了个措手不及,最后灰溜溜逃出北山。 事后陈毅蹲在篝火边琢磨出三条规矩:被迫叛变的要教育,主动投敌的要严惩,贴标语的老百姓不算叛徒。 他特别强调:"像刘矮牯这样骨头硬的同志,就是咱们红军的脊梁!" 后来整编新四军时,陈毅还专门打听吴少华的下落。 听说这位救命恩人下落不明,他拍着桌子说:"要是叛变当年早跟龚楚走了!定是牺牲在哪条山沟里了!"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会昌县的烈士名册里还登记着吴少华的名字。 而那个拖着伤腿爬出死亡线的刘矮牯,伤愈后继续带游击队打埋伏。 1938年整编时,他腿里的子弹头才被军医取出来。 这个沾着血渍的弹头,后来成了井冈山博物馆里最特殊的勋章。 它记录着当年帽子峰下,一个普通战士怎样用血肉之躯保住革命的火种。 对此您怎么看?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他是一个小角色,却拯救了两位大人物。一九三五年十月某天,在南雄北山的林莽中,一名
素花淡草意悠
2025-08-02 13:52:03
0
阅读: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