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杀了30个陪他打江山的老朋友,只有4个人没被杀,他们是谁? 朱元璋这人,出

历史拾遗者 2025-08-02 18:15:02

朱元璋杀了30个陪他打江山的老朋友,只有4个人没被杀,他们是谁? 朱元璋这人,出身苦哈哈的农民家庭,1328年生在安徽凤阳,早年爹妈兄弟全死于灾荒,他自己放牛、当和尚、乞讨过日子。1352年投军,从郭子兴手下小兵干起,娶了马皇后,招了徐达他们这些老乡,攻城略地。1356年拿下南京作为基地,接下来几年灭陈友谅、张士诚,1368年建明朝当皇帝。在位时搞屯田、修水利、减税,经济起来了,可他废丞相、设锦衣卫,权力抓得死死的。晚年多疑,通过大案杀戮功臣,1398年病死。说白了,他从底层爬上来,知道人心险恶,防备起来也格外狠。 他封的34位功臣,6公28侯,都是战场上拼命的家伙。可洪武后期,这些人多半没好下场。徐达、李善长他们这些公爵,基本都栽了。徐达背上长疮,朱元璋送鹅肉,他吃完病情加重,死掉。李善长牵胡惟庸案,满门抄斩。常遇春早死,冯胜被赐死。只有邓愈、李文忠避过。邓愈打仗猛,鄱阳湖大战、平吐蕃立功,回京路上病死,没卷党争。李文忠是外甥,管军校,战功大,也病死,没遭猜忌。 侯爵那边更惨,28人里好多卷胡惟庸案和蓝玉案。胡惟庸案从洪武十三年起,控勾结北元,杀几万人。蓝玉案二十六年,控谋反,杀一万五千。傅友德、周德兴他们被赐死或斩首。朱亮祖被鞭死,其他如唐胜宗、陆仲亨、郭兴、王志、郑遇春、费聚、赵庸、俞通源、黄彬、梅思祖、陆聚等,基本在牢里或刑场完蛋。陈德、吴良他们有些战死或病故,但家族多被夺爵。只有汤和、耿炳文加上邓愈、李文忠这4人没被杀。 为什么就这4人活下来?邓愈在外打仗多,没掺和朝堂事,朱元璋信他。李文忠亲戚,功劳大,朱元璋器重。汤和是发小,守长兴十年,蓝玉案后主动交兵权,讨好朱元璋,混过去。耿炳文老实,守城有功,没野心。朱元璋多疑,怕功臣反,杀戮残酷,巩固皇权。这事反映出开国皇帝的防范心,权力稳固靠铁腕。 邓愈死后,儿子邓镇嗣爵,镇边疆,可洪武二十三年连坐李善长案,被抄家凌迟,家族灭。李文忠儿子李景隆嗣位,建文时打朱棣,郑村坝、白沟河大败,投降后永乐朝被软禁病死。汤和病死,其子汤鼎嗣爵,掌兵镇叛,到明亡爵除。耿炳文建文时讨朱棣,真定守城,败后投降,永乐被弹劾僭越,上吊死,儿子被杀。这些人虽逃过朱元璋,但王朝动荡,结局惨,皇权更迭总带血。 朱元璋杀功臣这事,历史上不少争议,有人说他是兔死狗烹,有人觉得必要防叛。说到底,权力游戏里,没人是赢家。那些老朋友的下场,让人想想就心酸。34人中30个死于非命,只剩汤和、邓愈、李文忠、耿炳文4人善终于朱元璋朝,但后代多惨。朱元璋治理国家有功,可对人命轻贱,杀戮太多,留下污点。明朝开国靠这些功臣,朱元璋却不放心他们,典型的多疑性格。 再深挖,这4人逃劫的原因,各有门道。邓愈常年征战,吐蕃平定后病故,没时间卷入派系。朱元璋对他放心,因为他没威胁。李文忠血缘近,朱元璋养子,管大都督府和国子监,战绩如败张士诚,朱元璋舍不得动。汤和聪明,察觉风向不对,交兵权,还装贪财好色,朱元璋放松警惕。耿炳文本分,十年守城,朱元璋觉得可靠。相比其他功臣手握重兵或卷党争,这4人低调或有特殊关系。 胡惟庸案和蓝玉案是杀戮高峰。胡案从胡惟庸被控联络日本、北元,扩展到株连无数。蓝玉被指图谋,凌迟后牵扯广。朱元璋用锦衣卫监视,案子一出就大开杀戒。那些侯爵如傅友德饮毒酒死,周德兴斩首,手段狠辣。朱元璋目的是集权,怕地方势力大,杀掉潜在对手。历史看,这虽稳了皇位,但也让朝堂人心惶惶。

0 阅读:30
历史拾遗者

历史拾遗者

挖掘被遗忘的历史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