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恭喜美国人,终于可以摆脱中国制造,用上正宗印度货了!数据显示,印度已经超

阿秋手作 2025-08-02 19:27:37

[微风]恭喜美国人,终于可以摆脱中国制造,用上正宗印度货了!数据显示,印度已经超过中国,成了美国智能手机的头号供应商。 可是,当他们拆开崭新的、印有“印度组装”字样的iPhone包装盒,期待中的安心感却变成了另一回事。 社交论坛上,关于边框缝隙大到能塞纸、屏幕出现肉眼可见“阴阳屏”的抱怨此起彼伏,这难免会引出一个疑问:美国斥巨资推动的“供应链安全”,难道最终只是让本国民众用同样的价格,换来一个质量打折的产品吗? 要解开谜团,还得将目光放在印度的苹果代工厂上,在那里,数据与生产线上的现实形成了鲜明对比,一个绕不开的核心问题,就是生产良率。 根据披露的信息,印度工厂的整体良率比中国同行低了整整10%,这意味着,每一百部手机下线,就有十部要面临报废的命运。 不过,苹果作为全球最精明的商人,对此并非一无所知,这笔账算得极为清楚:将组装线从中国搬到印度,可以规避高达25%的关税,再叠加上印度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成本,省下的巨额资金足以覆盖那10%的残次品损失,甚至还有盈余。 这场看似亏本的生意,实则是一场精密的成本对赌。 而比良率数字更直观的,是生产线上活生生的“印度特色”工艺,在崭新的iPhone16Pro主板上,可能会发现工人清晰的指纹;在精密的摄像头模组里,也偶尔会混入几粒灰尘。 这些还只是小插曲,由于印度招募的工人中不乏教育水平有限的群体,一些匪夷所思的操作时有发生。 比如,有工人在安装电池时,竟能将正负极完全接反,导致手机在开机检测的瞬间直接报废,这种操作手法,恐怕连经验最丰富的中国老师傅看了也只能摇头。 然而,问题如果只出在工厂内部,或许还能靠管理弥补,真正的问题,其实是在工厂之外,一箱来自中国的核心零部件,要抵达印度工厂车间,先可能要在码头排队三天清关,再颠簸两天,最后回到公路网。 等零件终于送到,生产订单可能都快过期了,去年,印度一家苹果工厂就因关键零件断供而被迫停摆半个月,最终还是靠从中国紧急空运零件才解了燃眉之急。 这背后暴露的,恰恰是印度最致命的短板,脆弱的基础设施和残缺的产业链。 现实是,一部所谓的“印度制造”iPhone,其芯片、屏幕等超过90%的高价值零部件,依旧要依赖中国供应,印度甚至连一张合格的手机盖板玻璃都无法独立生产。 即使是富士康在印度高调投资的芯片厂,初期业务也仅限于技术门槛较低的封装测试,说到底,眼下的印度,更像是“全球组装流水线”的最后一站。 进一步看,当视角拉升到全球博弈的宏观层面,才会让人明白,这是美国精心策划的一场“阳谋”,意图利用印度这颗棋子,来制衡并削弱中国的制造业地位。 印度的角色,则是一个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初级接棒者”,它承接了转移出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获得了宝贵的经济发展机会。 但这种地位并不稳固,一旦无法满足资本的要求,逐利的资本随时可以抽身奔赴下一个成本洼地,比如越南。 有趣的是,在这场看似针对中国的围堵中,中国玩的却是一套“田忌赛马”式的阳谋,面对美国的步步紧逼,中国并没有死守低附加值的组装环节,而是顺水推舟,主动“让出”这匹“下等马”,去攻克那些印度短期内难以触及的“上等马”。 而这些“上等马“可以是””华为的5G技术,大疆的无人机,也可以是宁德时代的电池技术。 当印度还在为成为全球“组装车间”而沾沾自喜时,中国早已将重心放在了芯片、人工智能、新能源这些决定未来的领域之上。

0 阅读:22

猜你喜欢

阿秋手作

阿秋手作

一个喜欢手工的业余小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