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西德总理施密特站在毛主席病榻前,开口就是一句:“欧洲必须联合起来,抗衡苏联与美国。”毛主席睁开眼,语气平淡却直中要害:“欧洲分裂,是骨子里的事。”这一句话,让施密特沉默很久。他远道而来,为的就是听听毛主席对世界格局的判断,结果毛主席直接否了他的主张,还预言美国早晚也要出大问题。 1975年10月,西德总理施密特到北京访问。 那时候毛主席身体已经很虚弱了,讲话费劲,常常要靠贴在嘴边的耳语板来传话。 但即便如此,施密特还是一心要见他,哪怕只是几分钟,哪怕毛主席只说一句话。 他为什么那么执着?其实理由很简单。欧洲正站在一条不清不楚的十字路口,而毛泽东,是这个时代里少有的,敢于用“对错”这种词看国际格局的人。他要听毛主席怎么看未来的欧洲,怎么看美苏争霸,怎么看西德的角色。 那个场面后来的记录不多,但有句话传得很广。施密特刚一落座就开门见山,说:“欧洲必须联合起来,抗衡苏联与美国。”他以为这是一种姿态,一种有勇气的表达。可毛主席睁开眼,语气平淡得几乎像在聊天气:“欧洲分裂,是骨子里的事。” 这话不响亮,不动情,但扎实。就像一锤子砸在木桩上,没有多余回音,却敲得人脑袋嗡嗡响。 在施密特看来,欧洲联合是唯一能走的路。 德国刚刚重建,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一刀切开,一边靠美国撑着,一边贴在苏联门板上。 冷战的风一吹,这块地方最先感冒。他琢磨着,如果能把欧洲各国的力量捏一捏,搞成一体,就不至于老被美苏来回拿捏。 但毛主席不这么看。他经历过列强围剿,也见过一战二战欧洲自己人打得血流成河。 他对欧洲不陌生,虽然一生没出过国,但纸上谈兵的从来不是他。欧洲几十个国家,说着几十种语言,背着上百年恩怨,刚打完仗不久,现在靠美国给饭吃,怎么可能真团结?他看得明白:这不是“想不想团结”的问题,是“根本团结不了”。 在他眼里,欧洲的软弱和分裂早不是新闻。欧洲怕战争,怕代价,怕动荡,怕损失精英。 从毛泽东的视角看,这群国家就是一张打碎了的瓷盘,贴是能贴,但再也不像原来那样结实。 他说他们“怕战争怕得要死”,说得直白,有点刺耳,但确实中要害。欧洲的联合只是纸面上的设想,面对真正的利益冲突,很难形成共同意志。 毛主席不只批评欧洲。 他也讲了美国。 他说美国“四面出击,手伸太长”,把自己的国家搞得像个章鱼一样,八条腿伸到全世界去。这不是长久之计。靠战争、金融、霸权维持的地位,表面风光,实际上漏洞百出。他早就断言,这么搞下去,美国迟早也要出问题。 施密特当时听着这些话,心里不能不重视。 他是个精明人,不是那种听不进意见的政客。他没马上反驳,只是沉默。他不认同这番话,但他知道毛泽东讲的不是一时情绪,是一种判断,一种看破历史周期之后的冷静。 那一场对话,没公开太多内容,但过了几十年回头再看,会发现毛主席说的那几句话像是从历史底稿里撕出来的。欧洲的联合,到底有没有成气候?表面看起来,欧盟越来越大,规章制度越来越细,欧元流通了,议会开得越来越频繁,一切好像都在朝着“团结”这条路往前走。 但细看之下,那种团结像层漆,底子还是老样子。东欧和西欧的差距不但没缩小,反而扩大了。东欧人到了西欧打工,一年干十个月,连张保险卡都办不起。西欧人看不起东欧,骨子里还是“落后地区”的认知。英国干脆走了,脱欧搞得鸡飞狗跳,背后就是对统一框架的不信任。毛主席当年说的那句,“联合是表面,分裂是骨子里的”,一点没错。 再说美国。 这些年,美国陷在中东战争里拔不出脚。打阿富汗、打伊拉克,军事上耗巨资,政治上落人话柄。自己国内也麻烦不断,政党极化,种族对立,贫富差距拉大,经济几度崩盘。债务像雪球一样滚着,现在已经到了没法掩盖的地步。毛主席的预言一条条都照进了现实。 问题在于,这种格局谁都不满意,可谁都没能力跳出去。欧洲想脱离美国,但又离不开美国的安全伞。东欧想靠欧盟翻身,但翻着翻着成了被压榨的对象。美国想保持霸权,但霸权的代价越来越大,越来越沉重。 这时候再看施密特当年的主张,那种“欧洲团结抗衡美苏”的想法,其实是一种中间路线。 他不想对抗美国,也不愿被苏联拿捏,他想让欧洲人自立门户,有一点主心骨。 但他忽略了,欧洲不是德国,德国可以理性规划,欧洲是几十种情绪、记忆、伤痕与期待的混合体,它不服从单一逻辑。 更何况,美苏两极霸权已经把空间挤得只剩夹缝,哪里容得下第三种力量迅速成长? 毛主席是个不信幻想的人。他讲斗争,讲生死边缘的选择。他说帝国主义不会变好,说你不打它,它就来吃你。他那句“或者打死老虎,或者被老虎吃掉”,不是吓唬谁,是这个世界运转的真实逻辑。别人讲策略,他讲根本;别人讲合作,他讲根性。 历史最终也没辜负他的判断。欧盟经历过扩张、金融危机、难民潮、脱欧,走到了今天,还是没找到真正的“统一意志”。每次关键问题上,吵得不可开交,各国各算各的账,表面一致,私下分裂。 #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1975年,西德总理施密特站在毛主席病榻前,开口就是一句:“欧洲必须联合起来,抗
橘柚香味
2025-08-02 22:01:0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