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1分,全省第一,却读不了最想去的学校。 这不是段子,是今年的真事。 文科状元报了南大强基,被锁档,清北梦直接关闸。家长一句“别浪费分”,孩子四年都得在不爱的专业里熬。 另一个孩子,从小拆遥控车长大,志愿写满机械。分数太高,被北大生命科学截胡,实验室里天天对着小白鼠,大二直接休学。 1996年的阳新县状元更极端,没进清华,学着没劲,最后靠捡垃圾度日。三十年过去,剧本还在循环。 问题不在分数,在把分数当唯一尺子。尺子量不出热爱,也量不出后劲。 强基计划想挖基础学科苗子,结果成了高分保险箱。家长怕掉档,孩子想去的专业不敢填,想去的学校不敢冲。 志愿表上,梯度没拉开,全是“求稳”。稳住了录取,稳不住四年后的自己。 填志愿前先问三句话: 我喜欢干这个吗? 我擅长干这个吗? 这个专业把我带到想去的地方吗? 答完再下笔,比算分差更重要。 高考是起点,不是终点。别让一张志愿表,把未来锁进别人写的剧本。
648分竟被退档!本科变专科,全家一夜崩溃!高校是只认一条死规则:分数够
【66评论】【7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