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7年,秦国的铁骑已踏遍韩、赵两国,剑锋直指燕国。燕国太子丹深知亡国之危迫在眉睫,却无力以武力抗衡强秦,于是策划了一场孤注一掷的刺杀——派荆轲携带燕国督亢地图和秦国叛将樊於期的首级,以献图降秦为名,伺机行刺秦王嬴政。 出发那天,易水河畔寒风凛冽。太子丹与宾客皆白衣素冠,送别荆轲与助手秦舞阳。荆轲的好友高渐离击筑,荆轲和着节拍慷慨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歌声凄厉悲壮,闻者无不落泪。荆轲登车而去,始终没有回头。 抵达咸阳宫,秦王嬴政听闻燕国献图,大喜过望,以九宾之礼召见。当荆轲捧着地图卷轴,缓缓展开至尽头时,藏在其中的匕首骤然显现——这便是“图穷匕见”的由来。荆轲左手抓住秦王衣袖,右手持匕首刺去,秦王惊起,挣断衣袖躲闪,绕着殿柱狂奔。殿下侍卫因未得诏令不得上殿,大臣们慌乱中以笏板击打荆轲,侍从提醒秦王“王负剑!”,秦王才拔出背后长剑,斩断荆轲左腿。 荆轲倒地后,仍将匕首掷向秦王,却击中铜柱。他笑骂着“事所以不成者,欲以生劫之”,最终被乱剑斩杀。 这场刺杀终究未能阻止秦统一的步伐,却以悲壮的姿态定格在历史中。荆轲的决绝、易水的悲歌,不仅成为战国侠义精神的绝唱,更让后人在王朝更迭的宏大叙事里,窥见个体生命在时代洪流中迸发出的炽热光芒——那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是为信念燃尽自我的决绝。
公元前227年,秦国的铁骑已踏遍韩、赵两国,剑锋直指燕国。燕国太子丹深知亡国之危
潮人独领风范
2025-08-03 12:54:33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