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过劲来的俄罗斯“翻脸不认人”?2025年,中俄间的贸易突然“降温”,一纸关税新政,直接把中国汽车关税从15%抬到了38%,中方出手让俄冷静! 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制裁让俄罗斯汽车产业链雪上加霜,本土车企 KAMAZ、GAZ 这些老牌厂子,连零部件都凑不齐,只能眼巴巴看着中国汽车 “攻城略地”。 这几年, 中国车企在俄罗斯的市场份额都快摸到 60% 了,俄罗斯坐不住了 —— 再这么下去,本土汽车产业怕是要被中国车 “吃干抹净”。于是,提高关税成了最直接的保护手段。2024 年 10 月,俄罗斯先拿报废税开刀,把税率提高了 70%—85%,到 2025 年 1 月又把汽车进口关税翻了一倍多,明摆着要把中国车的价格优势压下去。 这招确实狠。一辆在中国卖 15 万元的 SUV,到了俄罗斯口岸就得先交 38% 的关税,再加上运输、保险成本,价格直接涨到 25 万以上。原本靠性价比打天下的中国车,突然就和日韩车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更绝的是,俄罗斯还限制平行进口,逼着中国车企要么在当地建厂,要么接受市场萎缩。2025 年 5 月,俄罗斯汽车销量同比暴跌 30%,中国车企的市场份额也从 60% 掉到了 55%,库存积压得像小山一样。 见此情形,中方自然不会坐视不管。虽说中俄在能源、核能等领域合作依旧火热,但贸易摩擦升级也得有个说法。2025 年 5 月,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亲自跑到莫斯科,和俄罗斯经济发展部部长列舍特尼科夫面对面谈了三个多小时。虽说公开报道里没提关税的事,但明眼人都知道,中方肯定把 “对等反制” 的意思带到了。要知道,中国可是俄罗斯石油、天然气的最大买家,真要在能源进口上动点心思,俄罗斯的财政收入怕是要抖三抖。 其实,俄罗斯这步棋背后还有更深层的考量。这些年西方制裁让俄罗斯明白,经济不能全绑在能源上,得搞进口替代。汽车产业作为重工业的 “门面”,自然成了重点扶持对象。2024 年,俄罗斯本土车企的市场份额从 20% 涨到了 40%,但说白了,这些车大多是用中国零部件组装的 “换壳车”,技术含量根本没法和中国车比。俄罗斯想借着高关税逼中国车企转移技术,可中国车企也不傻 —— 你要技术可以,得拿出真金白银的市场份额来换,光靠政策打压可不行。 这场关税战对中俄关系的影响也不小。虽说两国元首多次强调 “全面战略协作”,但经济利益摆在那儿,亲兄弟也得明算账。中国汽车在俄罗斯的遭遇,和当年马达西奇公司被导弹炸毁如出一辙 —— 表面上看是商业行为,背后都是大国博弈的影子。俄罗斯缓过劲来后,开始学着用 “关税大棒” 维护自身利益,可这一棒子下去,伤的不只是中国车企,还有中俄多年积累的互信。 现在回头看,中国车企在俄罗斯的困境其实早有预兆。2024 年 4 月,俄罗斯就开始限制平行进口,逼着中国车走正规渠道;10 月提高报废税,2025 年又加码关税,一步步收紧政策。中国车企也不是没应对,像哈弗、吉利这些品牌,早就开始在俄罗斯建组装厂,把关税成本降到最低。可建厂容易,培养本地供应链难,俄罗斯的零部件供应商要么技术不行,要么价格太高,中国车企只能在 “本土化” 和 “成本控制” 之间艰难平衡。 现阶段,日韩车企借着俄罗斯政策调整的空子悄悄回归。现代、丰田通过中亚国家的平行进口渠道,把车卖到俄罗斯,价格比中国车还低。俄罗斯消费者对日韩车的品牌认可度本来就高,这么一搞,中国车的市场压力更大了。 现在,俄罗斯的关税新政还在执行,中国的反制措施也在酝酿。双方都在试探对方的底线,也都在寻找妥协的空间。毕竟,中俄贸易额已经超过 2400 亿美元,谁也不想把关系闹僵。
日本、美国的关税又变了?之前说好的15%向美国投资5500亿,结果两边都在“
【12评论】【4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