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在一次公开演讲中直言:“我们不再对美国妥协。”这番话迅速引发了韩国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韩国总统李在明站在演讲台上,面色凝重地说出这句话时,台下记者们的手指悬停在发送键上方——一场外交风暴正在形成。 7月31日,韩国总统府青瓦台传出消息:李在明政府已全盘接受美方贸易条件,承诺向美国投资3500亿美元并采购1000亿美元能源产品,如今又在关税大限前48小时奔赴华盛顿。 韩国媒体用“城下之盟”形容这份协议,美国对韩关税定在15%,而韩国则献上相当于去年GDP总量20%的投资承诺。 然而,这并非普通的贸易谈判,而是场精心设计的极限施压,根据协议细则,美国对韩国汽车关税降至15%,作为交换,韩国将在美国投入3500亿美元巨资。 其中1500亿专门用于韩美造船合作,韩国还需采购价值1000亿美元的美国液化天然气或其他能源产品。 李在明的妥协背后是残酷的经济现实,2024年韩国GDP增速仅2%,家庭负债率突破100%警戒线,上半年对美出口同比下降3.7%,是五年来首次半年下滑。 同时要求韩国将防卫费分担额提高到50亿美元——相当于韩国军费的三分之一,这份贸易协议藏着更深的战略考量,3500亿美元投资中,造船专项占近半,直指韩国核心产业。 作为全球第二大造船国,韩国现代重工、韩华海洋等企业技术将被用于复兴美国造船业,同时制衡中国。 协议中甚至暗藏条款:韩国企业对华投资超1亿美元需向美方报备,经济主权被悄然侵蚀,就在美韩协议公布前三天,中国外长王毅与韩国外长赵显通话时意味深长地强调:中韩关系应基于共同利益,不受第三方影响。 这句话在外交界激起层层涟漪,中国作为韩国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依然稳固,2024年双边贸易额超3000亿美元,韩国对华出口占总量22.8%。 韩国街头巷尾议论纷纷,老年人担忧税收增加,年轻人质问总统是否收受美国好处,而青瓦台内部消息人士透露,即将公布的协议附件中还有条款,允许美国审查韩国企业对华投资。
一觉醒来,韩国“跪”了!GDP前9中,除中国,只剩2国未向美妥协!主要是欧盟表
【67评论】【10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