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6年前反中乱港分子的幕后金主,竟是个“爱国”商人,他人前自居“爱国华侨”大量赚取中国钱,人后散尽家财支持香港暴乱,搞得国内乌烟瘴气,活生生一个“两面派”…… 李亨利的“人设”崩得太快。他曾在多个场合自称“生在中国,忠于中华”,办公楼墙上挂满主旋律标语,员工入职第一课得背爱国箴言。 可谁能想到,这样一个“模范华商”,2021年4月因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罪被判刑11年,罪证确凿,毫无争议。 公开场合高唱主旋律,背地里却把钱一车车地送去给乱港头目,连家人都被他安排成“外籍身份”充当“国际人设”,简直就是演技派。 李亨利并非一夜暴富。他发家的那几年,正是中国改革开放初期,靠着境内外信息不对等做起倒买倒卖。 那时候外商稀缺,他却抓住窗口期,一手进出口,一手炒房炒地,几年内资产破亿。但问题是,吃的是国家的红利,却从未心怀感恩。 早在80年代,他就因诈骗和引诱卖淫被处理过,从那时起就开始对政府深怀敌意,认定“规则是用来钻的”。 为了避税,他早早悄悄入籍伯利兹,却在国内大张旗鼓地以某西方国家“爱国华侨”身份示人。不仅自己换了身份,还强迫妻儿也一起伪装,把西方身份当成“生意敲门砖”。 他深知中国人信“外资背景”,又善于包装“海外成功人士”的人设,这一套下来,不少地方政商圈都被他蒙得团团转。 思想转向可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完成的。2009年,他在美国一次反华活动中结识了知名反华头目杨某某,从此走上一条越走越偏的路。 他曾在内部邮件中写道,“凡是对中国不利的事,我都支持。”这不是一时口误,而是他一贯的做事逻辑。 他要求员工每年出国参加“国际民主宣讲”,回来写心得报到,不写就开除,公司内部对中国的称呼甚至统一为“那个国家”,这种“思想贩毒”的做法,比商业欺诈更恶劣。 2019年香港暴乱期间,李亨利把最后一笔510万贷款也投了进去。当时他公司已经濒临破产,靠伪造采购合同从银行骗到贷款,转手就通过地下钱庄分批打入香港某基金账户。 哪怕资金捉襟见肘,他仍坚持支持乱港头目周永康赴海外培训,参与西方国家起草涉港制裁条款,目的就是让中国被动、让香港动荡,国家安全机关最终定性,这是典型的“吃饭砸锅”,赚尽红利再反咬一口。 他的资金输送手法隐蔽但不高明。国家安全部门在一次例行调查中发现,他公司账户出现异常资金流动。 在后续的进一步调查中,查出他使用加密邮箱与境外反华组织互通邮件,总计107封,内容涉及资金安排、培训计划与“抗争策略”。 这成了他难以抵赖的铁证。在法庭上,他提出荒唐辩解:“我是外籍人士,一切行为纯属商业投资。”可惜铁证如山,法院当场驳回,判刑11年,外加200万元财产充公。 很多人问,这么大的事怎么没人发现?其实早有员工提出过疑问,有人不愿参加所谓“国际宣讲”被辞退,也有人对公司频繁接触境外组织感到不安。 但没人敢举报,一是怕丢饭碗,二是觉得“老板那么爱国,怎么可能有问题”。这也暴露了一个重要问题,全民反奸防谍的意识仍需加强。 国家安全机关在案件通报中强调,再狡猾的“两面人”,也会露出马脚,只要群众警觉一点,他们就无处遁形。 李亨利的结局并不光彩。他在狱中写下忏悔书,说“后悔没有坚定立场”,但这份“醒悟”显然来得太晚。 信息来源: 《焦点访谈:吃着中国饭砸中国碗!起底“双面人”李亨利》——环球网
万万没想到,6年前反中乱港分子的幕后金主,竟是个“爱国”商人,他人前自居“爱国华
飞绿说历史
2025-08-03 22:25:04
0
阅读: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