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的四个转折点,唐朝把握一次就能提前结束战乱。 咱先从潼关失守说起。这事儿得怪唐玄宗太糊涂!当时哥舒翰带着二十万大军死守潼关,安禄山的叛军愣是啃不动。 可唐玄宗听信宦官谗言,非逼着哥舒翰出关迎敌。 你猜怎么着?二十万大军在灵宝西原中了埋伏,几乎全军覆没!潼关一丢,长安门户大开,安禄山的叛军像潮水一样涌进来。 唐玄宗连夜带着杨贵妃、杨国忠这帮人往四川跑,连玉玺都没来得及拿。 要是当时能听哥舒翰的,死守潼关,安禄山的粮草早晚会耗尽,说不定叛乱就这么被拖垮了。 再说马嵬坡之变。逃亡路上,士兵们饿得前胸贴后背,心里都憋着一股火。 走到马嵬坡,大伙实在忍不住了,先是砍了杨国忠,接着围住驿站要唐玄宗杀杨贵妃。 你说杨贵妃一个弱女子,能有多大罪过?还不是杨国忠祸国殃民,把账都算到她头上了。 唐玄宗没办法,只能让高力士把杨贵妃勒死在佛堂。这事儿看似解了士兵的气,可背后是太子李亨在捣鬼。 他早就想夺权,借着兵变的机会跟老爹分道扬镳,自己跑到灵武称帝。 这一闹,唐朝的平叛力量分成了两派,唐玄宗在四川遥控指挥,肃宗在灵武另起炉灶,两边互相猜忌,平叛的效率大打折扣。 要是唐玄宗能早点立太子,或者李亨能顾全大局,说不定平叛能快不少。 睢阳之战更是惨烈得让人揪心。张巡带着几千人守睢阳,硬生生扛了安禄山的十三万大军十个月!城里粮食吃完了,就吃树皮、老鼠,最后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惨剧。 张巡为了稳定军心,把自己的小妾杀了分给士兵吃。这事儿搁现在简直没法想象,可在当时,他也是没办法。 睢阳要是丢了,安禄山就能顺着大运河打进江淮,唐朝的钱粮命脉就断了。张巡用几千人的性命,换来了郭子仪反攻的时间。 可朝廷呢?河南节度使贺兰进明见死不救,眼睁睁看着睢阳被攻破。要是当时能多派几路援军,睢阳说不定能守住,也不至于死这么多人。 最后说说回纥借兵。肃宗为了尽快收复长安,答应回纥“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归回纥”。 回纥骑兵确实厉害,在香积寺一仗把叛军打得落花流水。可收复洛阳后,回纥纵兵劫掠三天,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洛阳城几乎成了废墟。 更要命的是,回纥从此盯上了唐朝这块肥肉,时不时就来敲诈勒索。后来吐蕃攻打长安,回纥也跟着趁火打劫。 唐朝为了平叛,把自己的尊严和家底都搭进去了。要是能多培养自己的军队,少依赖外族,也不至于落得个任人宰割的下场。 这四个转折点,每个都透着唐朝的无奈和失误。 潼关失守是决策失误,马嵬坡之变是权力斗争,睢阳之战是牺牲与冷漠,回纥借兵是饮鸩止渴。 要是唐朝能在其中任何一个节点做出正确的选择,安史之乱或许早就结束了,也不至于让百姓受苦八年。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李世民发起玄武门之变时,太子李建成的亲信大将薛万彻率数千精锐攻打秦王府,准备釜底
【2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