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已波及到中国,俄罗斯狂轰滥炸,致使我国损失45亿美元?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中国的航空发动机技术长期落后,这是众所周知的问题。不管是大型客机,还是军用运输机、直升机,这类关键装备背后的发动机一直是中国发展的最大瓶颈。研发周期长、技术门槛高、投入巨大,这让“自己造”成为一条异常艰难的路。 正因为这样,2016年左右,中国某些企业把目光瞄准了乌克兰的莫托西奇公司。这家企业可不是普通的制造厂,它是前苏联时期的航空发动机核心供应商之一,有着上百年的技术积累。 在苏联解体之后,莫托西奇依然保持着较高水平的技术实力,客户遍布全球。对中国来说,如果能拿下它的核心资产,就等于一下子跨过了技术鸿沟,省下了十几二十年的自主研发时间。 于是,45亿美元的大手笔就这么拍了下去。收购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获取技术、生产线和人才资源,实现中国航空发动机领域的“弯道超车”。在当时,这是一次充满希望和信心的投资。 本来一切都按部就班地进行着,收购后也计划把技术和设备逐步引入国内,但是乌克兰方面的态度却开始出现微妙变化。 从2019年开始,乌克兰政府突然以“国家安全”为由,反对中国资本控股莫托西奇,认为这个企业是国家战略资产,不能落入外国之手。 到了2021年,情况变得更加严重。乌克兰政府干脆下令冻结股份,并最终在2022年宣布强制将莫托西奇收归国有。 也就是说,中国企业花45亿美元买来的股份,一夜之间归零了。法律文书、商业合同,在战争和政治博弈面前一点用都没有。 还没等中国方面做出反应,俄罗斯的导弹就接连轰炸乌克兰的多个军工目标,莫托西奇的厂区也在其中。据外媒报道,厂房被炸得七零八落,设备损毁严重,生产线几乎完全瘫痪。 更糟的是,公司大批技术人员不是逃离,就是转行,整个技术团队也就此瓦解。 这样一来,45亿美元打了水漂,既没拿到技术,也没保住投资,还把未来的合作可能性一并断送。这不是简单的亏损,这是整个战略计划的崩盘。 这件事对中国来说,最大的警醒不是损失了多少钱,而是让我们重新认识到一件事——关键技术不能依赖外部获取,更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别人手上。 当年之所以愿意投入重金,是因为自主研发航空发动机太难太慢。而莫托西奇刚好技术成熟,看起来像是一个“近路”,能直接实现突破。 但现实证明,这种“近路”充满陷阱。只要对方一句“国家安全”,你所有的投资、合同、努力都成了泡影。而且在战争状态下,没有哪个政府会真的遵守商业规则,一切都是为战争让步。 更深层次的问题是,中国在海外的很多类似项目,近年来都碰到过“突然变天”。比如在非洲、西亚、东欧,曾有不少基础设施项目和资源开发计划,最后都因为当地政局不稳或战争爆发而被迫中断。 我们必须承认,地缘政治风险已经成为影响全球化战略最大的变量之一。 所以这次莫托西奇的事件,不仅仅是一次失败,更是一次提醒——在未来的发展路径中,我们必须更坚定地走自主研发之路。航空发动机固然难,但唯有自己做,才能真正掌握核心技术,不被任何国家“卡脖子”。 曾经,我们以为全球化和资本运作可以让一切顺利运转,但现实一次次打脸告诉我们,技术和安全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特别是在关键领域。 莫托西奇的教训不会白费,它会推动中国更加重视自主研发,把资源投向长期而稳定的科技投入中。
俄乌冲突已波及到中国,俄罗斯狂轰滥炸,致使我国损失45亿美元?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
爱心扯体育
2025-08-04 01:04:08
0
阅读: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