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一志愿军往阵地送弹药,可当他到达后,却发现干部全牺牲,而战士更是乱成

诺言卿史录呀 2025-08-04 09:11:24

1951年,一志愿军往阵地送弹药,可当他到达后,却发现干部全牺牲,而战士更是乱成一团,谁曾想,在这危急时刻,他却做出一惊人举动,而且还立了大功。     1951年,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的战火在朝鲜半岛熊熊燃烧,王德明所在的部队接到任务,要在汉滩江南岸阻击敌军。     一次,王德明好不容易将两箱手榴弹送到前线阵地,他正打算看看有没有需要背下去的伤员,却惊讶地发现阵地上一片混乱。     王德明心中一紧,连忙抓住身边的一个战士,焦急地问道:“发生什么了,怎么乱成这样,排长呢?”     那个战士看到王德明,眼中闪过一丝慌乱,有些不知所措地说:“排长伤太重被抬下去了,队里已经没排以上的干部了,没人指挥战斗了。”     听到这个消息,王德明的心猛地一沉,情况万分危急,每一秒都关乎着战友们的生死存亡和战斗的胜负。     然而,王德明并没有被眼前的困境吓倒。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他挺身而出,大声对大家喊道:“大家不要乱,听我说,我是老兵,现在都听我指挥战斗!”     也许是战士们在绝境中本能地渴望有人带领,总之,没有任何一个人反驳他,大家纷纷将目光投向了他,等待着他的指令。     王德明迅速冷静下来,开始观察战场形势,此时阵地上只剩下15个战士,而敌人的下一波进攻随时可能到来。     他的大脑飞速运转,很快便制定出了作战计划。     他让10个战士进行正面防守,凭借有利地形抵御敌人的正面冲击;其余5人则在侧面进行机枪火力打击,从侧翼对敌人进行牵制。     王德明自己则手握机枪,和负责装弹的机枪副手守在左翼。     他的眼神坚定,紧紧盯着敌人可能出现的方向,手指扣在扳机上,随时准备给予敌人迎头痛击。     很快,敌人的第一波攻势如狂风暴雨般袭来,在众人的齐心合力下,他们成功扛过了敌人的第一波攻势。     但战斗间隙,他们发现弹药已经所剩不多,王德明深知此时不能慌乱,他果断下令,让战士们趁机跳出战壕,去捡阵亡战友和倒在战壕外敌人的弹药夹。     大家小心翼翼地在枪林弹雨中穿梭,尽可能多地收集弹药,随后迅速回到阵地,准备迎接敌人的第二波攻击。     敌人的第二波攻击更加猛烈,火力如同汹涌的潮水般压来。     王德明看着敌人越来越近,心中暗自计算着距离,当敌人冲到20米以内时,他突然发出一声怒吼:“扔!”     瞬间,十几枚手榴弹如流星般飞了出去,在敌群中炸开,爆炸声震耳欲聋,火光冲天,敌人被炸得人仰马翻,狼狈逃窜。     这一波攻击暂时被压了下去,但王德明知道,敌人不会善罢甘休,更大的危机还在后面。     果然,敌人似乎也看出了志愿军弹药短缺的窘迫,很快便发动了第三波更为凶猛的攻势。     这一次,王德明等人的子弹已经用尽,望着冲上来的敌人,王德明轻轻抚摸着手里的刺刀,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决绝。     他对着剩余的战士们大声喊道:“兄弟们,子弹打完上刺刀!”     王德明第一个跳出战壕,冲向了敌军的指挥官,在他的带领下,战士们纷纷端起刺刀,与敌人展开了近身肉搏。     王德明在这场战斗中宛如战神附体,他一马当先,穿梭在敌群中,最终在他们的顽强抵抗下,敌人被打得节节败退,纷纷撤退。     而此时志愿军的支援部队及时赶到,这场战斗结束后,人们统计发现,王德明在这一场战役中击杀了39个敌人。     他凭借着自己的勇敢和智慧,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带领着战士们坚守阵地,成功击退敌人,立下了大功,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一级战斗英雄”。

0 阅读:140

猜你喜欢

诺言卿史录呀

诺言卿史录呀

一样得事件,不一样得角度去说,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