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理想i8碰撞测试三方均发布相关声明
从三方声明来看,企业、检测机构与公众之间一次普通的“开发验证级”碰撞测试最终演变为“罗生门”,暴露出当前汽车行业在标准、沟通、舆情与法律层面的多重盲区。
⭐️标准缺位:非标场景测试易被误读
此次测试并非公告准入实验,而是企业“自选场景”的开发验证,却通过发布会对外直播。 行业目前缺乏对“乘用车 vs 商用车对比碰撞”这类非标场景的规范(没有GB国标要求),导致结果容易被断章取义。
⭐️信息差带来的鸿沟:技术细节不公开就留给“阴谋论”空间
卡车载荷状态、锁止机构、二手车辆年限等关键信息未同步披露,引发质疑,极易陷入“自证陷阱”。
⭐️第三方背书≠免死金牌:机构声誉同样会被反噬
中国汽研作为上市公司,有“国家队”背景,虽声明流程合规,但仍被卷入“是否配合客户”的争议。所以在今后测试中,同步发布技术白皮书,防止“公正性”被连带消耗。
⭐️舆情管理:从“单向发布”转向“同步对话”
直播复测的邀约显然是危机公关动作,但也给今后测试提供了新思路——开放、可复核(美国customers的常规做法)将成为未来安全营销的新模式。
舆情管理是需要前置的,在发布会前的预案明显准备不足,对于碰撞试验所涉及的相关领域知识也明显有信息茧房,直到舆情爆发才补充道歉与解释已为时已晚。
一言以蔽之,“技术合规≠传播合规”,“实验室工况≠实际工况”,谨言慎行。
大V聊车理想回应i8安全性碰撞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