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赞]九三阅兵即将举行,可令人意外的是,国务院官宣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消息,不是说装备,也不是说方队,而是邀请了“国民党抗战老兵到场参观”,因为中国的抗战,是全民族的抗战,有他们的功劳。但有人却看出,但其中有其他特别的含义! (信源:中国航天报——重磅!阅兵安排,来了!) 一场庆祝胜利的阅兵,最尊贵的客人,却是当年被自己打败的对手。国民党老兵被请上贵宾席,这事儿怎么看都有点不合常理。比起那些轰鸣而过的坦克大炮,这个安排背后,才藏着真正值得琢磨的东西。 这盘棋的第一步,落在了云南腾冲。那里有个国殇墓园,立着3346块墓碑,上面清清楚楚刻着“中华民国”四个字。过去,这地方多少有点敏感,但现在,官方直接把它升级成了国家级纪念设施。这个动作,等于把一份过去不太想提的历史档案,盖上了国家认证的红章。 这就不只是怀旧了,这是在公开“追认”一段历史。墓碑上那些名字,孙立人、杜聿明,还有他们在滇西战场上硬扛六万日军的功绩,过去在教科书里讲得不多。现在,聚光灯直接打了过来。冰冷的石头,一下成了最有力的证据。 如果说墓碑是物证,那活生生的人证,坐着轮椅就来了北京。95岁的台湾老兵张庆成,他一出现,本身就是个强烈的信号。他这个人,代表了历史的久远,代表了海峡的距离,也代表了一代人的坎坷。他不是个普通客人,他是一部会走路的历史。 这些被精心挑出来的符号,目标打得极其精准,第一波冲击就砸向了海峡对岸。而这一画面也直接就在网上炸开了锅。很多人翻出2015年阅兵的视频,那时候,国民党老兵还是自己组成一个方阵走过天安门。一条评论被顶得老高:“当年走在最前方,今日高居贵宾席!” 这一句话,比一万句官方宣传都管用。它一下子就点燃了岛内很多人心里那点被压抑的共同记忆,绕开了所有政治口水,直接跟普通人的家族情感对话。历史的温度,成了融化现实坚冰的最好工具。 紧接着,一个更沉重的历史细节被拎了出来。日军在台湾组建了一支部队,而他们被迫向自己的同胞开火。 这个自己人打自己人的历史悲剧,就像一把刀,直接捅破了“抗战跟台湾没关系”的说法。它用一种谁也无法反驳的方式,证明了大家的命运早就被绑在了一起。这种被外人强加的骨肉相残的痛,可不是喊几句口号就能切割掉的。 当内部的故事线重新理顺,它的影响力自然就冲向了国际。这次阅兵的时间点,选得非常讲究,正好赶上《开罗宣言》签署80周年。这份1943年中、美、英三国签的文件,说白了,就是一张法律文书,上面写着日本必须把台湾还给中国。 把纪念老兵的温情,跟这么一份硬邦邦的国际法理文件绑在一起,这就不只是情感牌了。北京等于在告诉全世界:我们今天谈历史,不光是讲感情,更是要重申二战后定下的规矩。我们对台湾的主张,是有法律收据的。 外国媒体也看懂了。北京就是要借着这个机会向世界发出声音。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就是要把自己从一个被西方盯着的“挑战者”,塑造成二战胜利果实和历史正义的“维护者”。 这么一圈看下来,开头那个让人想不通的问题就有答案了。给国民党老兵最高礼遇,不是什么心血来潮,更不是胜利者对失败者的施舍。这是一次策划好的战略行动,目的就是把历史这盘棋,重新下一遍。 真正厉害的地方,不是秀肌肉,而是想世界宣布台湾始终都是中国的,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而邀请台湾老兵也是为了诉说那段惨痛的历史。想把自己从内战胜利者的角色,升级成整个中华民族苦难历史的唯一合法继承人和叙述者。 说到底,无论是墓碑上的刻字,还是老兵胸前的勋章,在这场大戏里都被赋予了新任务。它们不再只是安安静静记录过去的东西,而是被拿来塑造未来的工具。历史的真相也许只有一个,但谁能决定怎么讲这个故事,谁就拿到了通往未来的主动权。
[中国赞]九三阅兵即将举行,可令人意外的是,国务院官宣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消息,不是
韫晓生
2025-08-04 18:15:5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