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提醒中国:解放军要在西部沙漠,屯够300万人的武器弹药。这是俄乌冲突的一次教训,这场仗提醒了我们,必须要建设大型弹药储备库,起码能一次性满足300万人的需要,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建设地点又该在哪里呢? 原以为21世纪的战争靠无人机、导弹就能碾压,结果打到最后,还是拼谁的炮弹多、谁的家底厚,这场仗告诉我们,现代战争的底子还是工业消耗的硬道理。 为了不被卡脖子,解放军得建大型弹药储备库,至少能一次满足300万人的需求。这到底是为啥?储备库又该放哪儿?答案都在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和甘肃的戈壁滩里。 俄乌冲突把战争的真相撕开了。俄罗斯家大业大,军工底子厚,可每天两万发的炮弹消耗,愣是把库存烧光了。 工厂一个月造20多万发,听着不少,可摊到每天还不够前线一天的量。结果呢?连T-62这种老古董坦克都拖出来,刷点漆就上战场。 这不是装备问题,是战前没算准消耗,家底不够厚。乌克兰更惨,西方给的高级火炮不少,可炮弹跟不上,前线一天要八千发,援助却断断续续。 为什么?西方这些年搞“去工业化”,军工厂生产线缩水,存货少得可怜,碰上这种消耗战,立马露怯。两边一个造不出,一个等不来,活生生证明:打仗拼的是战前攒的家底。 这事儿让中国不得不警惕,咱们地缘环境比乌克兰复杂,东边南边西边都不省心,真要打起来,可能不只一条线。解放军的装备这些年很先进,战斗机、航母都不差,可俄乌冲突暴露了个大问题:从和平到战争的“空窗期”。 一旦打大仗,弹药消耗是平时的几十倍,工厂产能得几个月才能跟上。这段时间,靠啥顶?只能靠储备。没有足够的存货,先进装备没弹药就是摆设,战机没导弹飞不了,坦克没炮弹就是铁疙瘩。 所以,专家估算需储备足够300万军队使用的武器弹药,这是应对最坏情况的底线。俄乌冲突证明需保障“空窗期”供应。选址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和甘肃戈壁滩:干燥环境利于长期低成本储存(防潮、恒温),比建人工仓库更经济。 更重要的是安全,西部距沿海超2000公里,超出常规武器射程,攻击需用昂贵战略武器,威慑力强。不必担心运输:依托发达的高铁和高速网,演习证实储备物资三天内可送达全国任何地点。距离提供了防护,同时保障快速响应。 这些准备其实早就开始了。戈壁里智能库房已经建好,沙漠下还有能扛精确打击的地下工事。这都是为了最坏的情况:就算开战,咱们也有还手之力。 可囤这么多东西,图啥?说白了,不是为了打仗,而是为了不打仗。有了300万人的武器弹药,敌人想动手就得算算账。 看到你家底厚,工业转产又慢,他们就不敢指望速战速决,得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这成本高到谁都不敢轻举妄动。俄乌冲突的教训告诉我们,战争的门槛得靠实打实的储备抬高。西部这堆“家底”,就是中国最硬的底气。
俄乌冲突提醒中国:解放军要在西部沙漠,屯够300万人的武器弹药。这是俄乌冲突的一
南琴聊文化
2025-08-04 19:17:00
0
阅读: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