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失去的三十年”给中国提供的经验和教训。 如何在就业市场崩塌、社会结构重组,以及如何通过全球化突破困局。 就业市场首先体现在大学生就业率的断崖式下跌。1990年代初,日本的大学生就业率从81%跌到56%,更糟糕的是,随着婴儿潮一代的毕业,青年就业形势变得极其严峻。 政府鼓励升学,导致硕博人数翻倍,却不曾料到学历的贬值。曾经光鲜的博士、硕士毕业生,不得不接受低薪低端的工作,过高的学历与市场需求脱节,年轻人的前景愈发黯淡。 与此同时,1995年日本推行了劳务派遣制度。为了节省成本,企业大量雇佣派遣工,工资仅为正式员工的一半,且没有福利保障。 派遣员工的职业生涯几乎没有发展空间,困在低薪、无保障的工作环境里。社会贫富差距急剧拉大,社会矛盾加剧,成为了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的根源之一。 然而,在困境中,日本的社会安全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961年,日本实现了全民医保,并且养老金体系也相当完善。 在通缩严重的经济时期,底层民众得以保持基本的医疗和生活保障,避免了大规模的社会危机。同时,这样的社会保障体系使日本的犯罪率始终保持在低水平,为社会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不过,由于人口逐年减少,劳动力缺口逐渐加大,造成了日本的就业市场出现被动回升。到了2024年,日本的就业率几乎达到了98%,薪资涨幅创下30年来的新高。 对于中国来说,汲取日本的经验教训至关重要。首先,要警惕学历通胀的陷阱。如果盲目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却忽视了市场的真实需求,最终只会导致“学历贬值”和就业困难。 其次,社会保障体系不可忽视,它是支撑民生的底线,也是应对经济不确定性的核心保障。中国也应加快推进医疗保险全国统筹以及养老金的并轨,缩小城乡差距,提升社会稳定性。 此外,日本的产业出海经验也值得中国借鉴。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和电商等行业,正面临着国内市场的饱和,必须加快国际化步伐。 比亚迪等企业的海外扩张,正是破解内卷、实现增长的重要路径。最后,人口政策的调整不能只停留在政策层面,必须与就业政策联动,通过延长产假、鼓励生育、提升教育培训等手段,逐步打破人口红利消失带来的困境。 日本经历的三十年不只是衰退,它是一次深刻的反思与重建,给中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警示。 #日本发展困境# #大萧条的日本# #日本发展历史# #日本社会焦虑# #日本就业市场# #日本求职经验#
日本“失去的三十年”给中国提供的经验和教训。 如何在就业市场崩塌、社会结构重组,
恰谈史料
2025-08-05 00:17:3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