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9月12日,原国军中将、抗日爱国名将、起义将领楚溪春意外离世,楚溪春正是曾经热播的电视剧《亮剑》中主要人物楚云飞的历史原型人物,而关于楚溪春的死因则至今众说纷纭。 1896年楚溪春出生于河北保定蠡县,自幼父母双亡,依靠祖母养大,由于家庭困苦,因此楚溪春在晚清时期考入包吃包住的清政府兴办的新式陆军小学,后来楚溪春以优异成绩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18年毕业后,被分配到山西步兵独立团当见习军官。 在山西没多久,楚溪春又返回保定陆军学校担任教官,1923年保定军校停办,楚溪春改任20师中校参谋,第二次直奉大战后,段祺瑞出任临时执政,楚溪春升任执政府卫队上校参谋长。 后来段祺瑞垮台后,执政府卫队被遣散,楚溪春因此赋闲在家,此后他一直在陆军大学进行旁听深造。直到1927年,他在保定军校的同学张荫梧出任山西军官教导团主任,他才应张荫梧邀请出任了教导团教育长。 没多久山西的军阀阎锡山率部参加国民革命军,其所部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北方军,张荫梧出任第七军副军长(军长为阎锡山本人),经张荫梧向阎锡山推荐,楚溪春被任命为第七军少将参谋长。 此后楚溪春与张荫梧一同受到阎锡山的赏识和器重,成为晋绥军的得力干将,被誉为阎锡山麾下十三太保之一。 后来阎锡山在中原大战失败后,短暂下野,张学良接管晋绥军,将晋绥军改编为东北边防军,楚溪春被张学良任命为第四军副军长兼平绥铁路护路司令。 阎锡山回归山西复职后,楚溪春又继续跟随阎锡山,并被阎锡山推荐正式进入陆军大学深造。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楚溪春也从陆军大学毕业,随即他就被国民政府晋升为中将军衔,并被任命为第2战区司令部参谋长兼北路军参谋长,参与谋划忻口、太原抗日作战计划。 1940年,楚溪春调任第三行政公署主任,在此期间遭遇日军扫荡,在日军即将攻打过来时,楚溪春没有率部逃跑,而是亲率不到一个营的卫队,率先掩护组织当地民众撤退,这使得当地一万多名民众免受日军屠杀。 1941年,楚溪春调任第8集团军副司令兼北路军总司令,楚溪春率麾下43军从日军手中收复横岭关,并坚守横岭关长达一个月之久,有效遏制了日军攻势。 可以说楚溪春在晋绥军一路高升与阎锡山对他的喜爱和刻意提拔密不可分,因为楚溪春是国军中少有的廉洁奉公、爱惜百姓的军官。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楚溪春奉阎锡山之命到大同接受日军投降,当时大同有一个大汉奸名叫王珩,在日军占领大同期间,王珩为日军走狗,曾杀害过大量无辜民众,因此抗战胜利后,很多受害者家属都要求严惩王珩。 但由于王珩是国民政府派驻大同行政公署主任孟祥址的表弟,因此受孟祥址庇护,一直没能受到惩罚。楚溪春到大同后,接到群众举报后,当即抓捕了王珩,在详细调查后将王珩当众枪决,一时间受到大同百姓拥戴,称其为楚青天。 楚溪春处决王珩也得罪了孟祥址,1946年,国共内战爆发后,解放军攻打大同,在孟祥址的授意下,当地驻军的国军军官都不听楚溪春指挥。 即便如此,楚溪春只以一个步兵师为主力坚守大同45天,抵挡住了解放军聂荣臻和贺龙两部十余万兵力的进攻,最终导致解放军放弃大同而撤退。蒋介石得知楚溪春以一个步兵师击退十余万解放军后欣喜若狂,称其为一代名将。 但大同防守战取得的胜利并没有让楚溪春高兴起来,他眼看山西军队内部如此昏暗,因此心生去意,于是1947年在学生陈诚的邀请下,楚溪春赴沈阳担任防守警备司令。 1948年,楚溪春又应同学傅作义之邀,担任河北省政府主席、绥靖公署主任兼省保安司令,在任河北省政府主席期间,楚溪春经常骑自行车深入民间体察民间疾苦,并且他曾告知警卫,凡百姓想见他,不得阻拦。 可以说楚溪春是国民政府内少有的清官能吏,只可惜他身处腐朽头顶的国民政府,一人也不能力挽狂澜。 早在东北任职期间,楚溪春就已经与中共东北局负责人之一的陶铸有所接触,他调任河北后依旧与中共保持了秘密联系。 到1948年年底,解放军发起平津战役,楚溪春已经认识到国民政府彻底要完蛋了,于是他开始劝说傅作义准备和平起义。 1949年2月份,楚溪春与傅作义联名通电全国宣布北平地区国军和平起义,随即楚溪春向解放军移交了河北省政务和军务,接受了解放军改编。 起义后楚溪春被新中国任命为政务院参事,在任期间,他依旧简朴的深入民间调查乡村土改和指挥抗洪抢险等工作。直到1955年后楚溪春改任全国政协委员兼民革副秘书长,他这才逐渐淡出军政界。 1966年特殊的十年开始,楚溪春最先受到冲击,并于9月12日意外离世。关于他的死因是众说纷纭,有说他是不堪受辱服毒自尽,还有说他是被殴打致死,总之,廉洁奉公的抗日爱国名将就这么意外去世了。 直到1980年,楚溪春才被平反,全国政协为他与王耀武、廖耀湘、黄绍竑、溥仪五人举行了追悼会,而王、廖、黄都是在特殊十年时死于非命,由此可见他的死因与三人相似。
1966年9月12日,原国军中将、抗日爱国名将、起义将领楚溪春意外离世,楚溪春正
历史剖析堂
2025-08-05 13:22:59
0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