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周总理不幸被捕,而负责审讯的正是他曾经的学生鲍靖中,只见他让其他人先出去,递来一套国军的衣服,说道:“周主任,一会你跟我走,我带你出去。” 1927年,中国政局乱成一锅粥,国民党右派搞出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上海一下子就血雨腥风了。周恩来当时是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关键人物,政变爆发后,他得赶紧找地方躲避国民党反动派的追捕。那些日子,国民党士兵到处搜人,抓捕共产党人,周恩来只能独自行动,去了浦东那边的一个贫民区,想着先避避风头,再跟党组织接上头。谁知道敌人动作那么快,没多久就把他抓住了,直接押到国民党第二十六军第一师第七团的团部去审问。这事儿要是搁在别人身上,估计凶多吉少,可偏偏审问他的那个人,是鲍靖中。 鲍靖中是广东大埔人,1925年从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那时候周恩来正好是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在军校里工作时,特别注重政治教育,经常给学员们讲革命道理,强调国共合作的重要性,很多学员都对他印象深刻。鲍靖中就是其中一个,他毕业后进了国民党军队,爬到团长位置,但心里对周恩来还是挺尊重的。政变后,国民党内部清共行动闹得沸沸扬扬,鲍靖中听说手下抓了个共产党嫌疑人,本来想着亲自去审,结果一见是周恩来,情况就变了。他没急着上报,而是先把身边的士兵支开,然后找来一套国民党士兵的军服,让周恩来换上,打算带他走人。这一步棋走得险,但也救了周恩来一命。 要知道,那年头国共关系本来就紧张,黄埔军校作为国民党培养军官的地方,周恩来在那儿当主任时,推行了不少共产党主张,比如加强政治训练,宣传反帝反封建,这些对学员影响不小。鲍靖中他们这些学生,很多人表面上效忠国民党,但私底下对周恩来的为人还是认可的。政变一爆发,蒋介石下令抓捕共产党人,周恩来自然成了头号目标。他在上海组织工人起义,纠察队对抗国民党武装,那场面激烈得很,可惜起义失败了,周恩来只能撤退。到了浦东,他本想低调点,结果还是被国民党士兵逮住。押到团部时,周恩来估计也没想到会遇上老学生,这事儿说巧也巧,说命大也对。 鲍靖中这个人,平时在部队里管事,政变后也得执行上头的命令,但他对周恩来下不了手。黄埔军校那几年,周恩来不光是教书,还帮学员解决实际问题,比如组织讨论会,鼓励大家投身革命。鲍靖中毕业后,虽然走上国民党道路,但这份师生情没忘。审问时,他直接就把人带走伪装,这风险可不小,要是被发现,他自己也得吃不了兜着走。国民党反动派那时正大肆屠杀共产党人,上海街头到处是尸体,周恩来要是落到他们手里,后果不堪设想。鲍靖中这一举动,等于是在刀尖上跳舞,但也体现了人情这东西,有时候比政治立场管用。 途中还有个插曲,他们碰到第一师政治部主任酆悌,这个人也是黄埔一期生,早年就跟周恩来有交集。酆悌当时在国民党里地位不低,但他看到鲍靖中带人走,没吱声,也没阻拦。酆悌后来在国民党内部混得风生水起,但对周恩来一直有敬意。黄埔军校初期,周恩来作为政治部主任,制定了很多规章,帮助军校稳定下来,酆悌他们这些一期生受益匪浅。政变后,国民党分裂成左右两派,右派主导清共,酆悌表面上跟着走,但遇到周恩来时,选择睁只眼闭只眼。 周恩来脱险后,继续领导革命工作,四一二政变让他看到国民党右派的真面目,从此国共彻底决裂。他后来回忆起这事儿,总觉得黄埔那段经历值了,因为培养了不少有良知的人。鲍靖中救人后,没大肆宣扬,继续在国民党军队干活,但这份恩情周恩来记在心里。到了1957年,周恩来去南京视察,还专门去看鲍靖中,那时候鲍靖中已经退休,过着普通日子。周恩来跟他聊起旧事,感谢当年相救,还写了封信,这信后来成了鲍靖中的护身符,避免了一些麻烦。 酆悌的结局就不那么好了,1938年蒋介石下令枪决他,周恩来听说后,赶紧想办法营救,甚至直接找蒋介石说情,可惜晚了一步。酆悌在国民党里干过军统的事,手上沾了不少血,但对周恩来那次没下手,也算有点底线。国民党反动派内部派系斗争激烈,酆悌卷进去,最终没逃掉。这事儿让周恩来感慨,革命道路上,总有各种人出现,有的帮一把,有的绊一脚,但最终还是靠自己走下去。
1927年,周总理不幸被捕,而负责审讯的正是他曾经的学生鲍靖中,只见他让其他人先
历史破局者
2025-08-05 13:39:26
0
阅读: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