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春,冀东抗日联军总司令高志远赶赴平西,受到战友招待。在接风宴上,战友趁机拿走了高司令手枪,又直接摔碗为号。很快,几十个战士冲出,将高司令五花大绑起来,不久后将他枪决了。 1939年2月,河北,板城村。天很冷,风跟刀子似的。宋时轮是来开会的,但他心里总觉得不对劲,空气里有股火药味。他悄悄跟自己的警卫员下了道命令,把一挺机枪架在村口,黑洞洞的枪口,对着村里唯一的路。他自己的枪也上了膛,手随时都能摸到。 会议室的门“吱呀”一声被推开,萧克和邓华已经在了。屋里比外面还冷,三个人坐着,谁也不说话。 会议是怎么开始的,没人记得清了。只记得萧克突然站起来,指着宋时轮的鼻子,话说的很难听,大意就是你要是再不服从命令,我现在就毙了你。 话音刚落,宋时轮腰里的枪已经拔了出来,枪口稳稳地对准了萧克。 整个屋子的空气瞬间凝固。离得最近的邓华反应最快,猛地扑过去,死死抱住宋时轮的胳膊,把枪夺了下来。旁边的程世才也冲上来,拦腰抱住了情绪激动的萧克。 那天晚上,宋时轮就走了。他拿到一张去延安的路条,一个人,连夜离开了部队。 这场差点火并的争吵,起因,就是高志远,和一封要他命的信。 就在板城会议前不久,有人举报高志远,说他通敌,当了汉奸。证据,是一封据说是他写给日本人的密信。 会上,宋时轮把桌子拍得山响,说这封信是假的。一封没有邮戳、来路不明的信,怎么能当证据,杀一个战功赫赫的司令! 宋时轮不信,因为他了解高志远。几个月前,他们还在一起并肩打鬼子。 高志远这人,是个传奇。河北滦县人,家道中落的地主少爷,读过私塾,也练过枪,20岁出头就是远近闻名的“滦河神枪手”。长城抗战,他散尽家财拉起一支队伍,在喜峰口跟日本人硬碰硬。后来更是单枪匹马,夜袭滦县火车站,两枪干掉了作恶多端的汉奸保安队长刘佐周,自己身上中了两刀,硬是杀出重围。这一下,他在冀东成了百姓心中的英雄。 1938年,冀东抗日大暴动,高志远被推举为联军总司令。他带着队伍,三打乐亭,两攻滦县,队伍一下子发展到近两万人。他治军极严,“不拿百姓一粒粮,不进民宅半步”,缴获的物资全部分给穷人。 同年5月,宋时轮带着八路军四纵的五千精锐,和高志远这支近两万人的地方武装会师。两支队伍像一把尖刀,狠狠插进日军占领区,一口气打下九座县城。整个华北的日本人都被震动了。 但好景不长,日军疯狂反扑。宋时轮决定带部队撤回平西根据地休整。高志远打红了眼,不想走。宋时轮拉着他,拍着胸脯保证:“老高,听我的,先撤!等队伍休整好了,我宋时轮,一定带你再打回来!” 高志远信了。 可就是这次西撤,成了高志远命运的转折点。路上,他们被日军主力死死咬住,一场惨烈的突围战,队伍几乎被打光。出发时浩浩荡荡的大军,等撤到平西,清点人数时,只剩下了不到三千人。 高志远的眼睛一直是红的。宋时轮心里也像堵了块大石头,他承诺过人家要打回来的,现在,人没了,队伍也残了。 所以,当一封来路不明的信,突然指控高志远是汉奸时,宋时轮的火气第一个就压不住了。他觉得这事太蹊跷,也觉得对不起高志远。 可惜,他的坚持,没能改变什么。 板城会议后,宋时轮去了延安。没过多久,高志远出事了。 他找到新上任的司令员萧克,申请带着自己的老部队,离开平西,重返冀东。他想回到他战斗过的地方,为死去的弟兄们报仇。 萧克拒绝了。当时部队成分复杂,纪律涣散,作为新负责人,萧克的首要任务是整顿部队,统一指挥。高志远这种想单独行动的要求,在当时是不被允许的。 这次申请被拒三天后,高志远被正式逮捕。罪名,通敌。罪证,就是那封信。 十天后,高志远被处决。临刑前,他要来纸笔,写下八个大字:“抗日救国,死而无憾。” 一个在冀东大地上拉起数万兵马抗日的草根英雄,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死在了自己人的枪口下。 他的死,像一颗投入水中的石子,激起了一连串的涟漪。 他留下的那三千旧部,那支冀东抗联最后的火种,很快也被打散了。一半的人被分散补充到八路军的其他部队,另一半人,就地复员,回家种地。 宋时轮在延安,一待就是五年。整整五年,他这个百战名将,没仗打,没兵带,像被遗忘了一样。 萧克在1942年也被调离了冀热察挺进军。他走后,他亲手组建的这支部队被大幅缩编,人数减少了三分之二。 很多很多年以后,那封决定了高志远命运的信,终于在尘封的档案中被找到了。 信纸已经泛黄发脆,上面的字迹也有些模糊。专家们拿着放大镜,对着灯光,反复鉴定,最后得出了一个冰冷的结论: 信上的笔迹,是模仿的。这封信,是伪造的。 写这封信的人,也查到了。他叫陈飞,是部队里的一个秘书。这个人,在1942年叛变,投靠了日本人。 真相大白。一个叛徒写的假信,害死了一个抗日英雄,也改变了另外三位将领一生的轨迹。
1939年春,冀东抗日联军总司令高志远赶赴平西,受到战友招待。在接风宴上,战友趁
司马槑谈过去
2025-08-05 15:23:0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