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军带了吨重攻城槌,却忘带捆绳子,几十人抬着木槌在城下傻眼 如今网友吐槽“猪队

王朝密码 2025-08-06 08:23:44

隋军带了吨重攻城槌,却忘带捆绳子,几十人抬着木槌在城下傻眼 如今网友吐槽 “猪队友” 能笑半天,古代大军出征闹的笑话更能气吐血 —— 隋炀帝征高句丽时,隋军浩浩荡荡抬着几十根 “攻城槌” 奔赴前线,到了城下才发现忘带固定木槌的绳子,士兵们抱着比腰还粗的木槌,眼睁睁看着城上的高句丽兵笑出眼泪,这场面比闹剧还尴尬! 这事发生在大业八年,隋炀帝为了扬国威,派百万大军征伐高句丽,光攻城器械就准备了三个月。其中最威风的当属 “擂石槌”—— 每根都是用千年松木打造,长三丈、粗三尺,一头包着铁皮,重达千斤,据说一槌能砸开城门,光抬着就得三十个壮汉。 可负责押送器械的校尉是个草包,出发前光盯着木槌够不够结实,压根没检查配套的麻绳。等大军开到辽东城下,高句丽兵早就紧闭城门,搬来石头堵死了门洞。隋军将领一声令下:“上攻城槌!” 三十个士兵哼哧哼哧抬着第一根木槌冲到城下,刚想举起砸门,突然发现不对劲 —— 木槌是两段拼接的,中间得用粗麻绳捆紧才能发力,可现在手里只有光秃秃的木杆,别说砸门,连举都举不稳,一松手就差点滚回沟里。 “绳子呢?!” 将领气得拔剑砍断了旁边的旗杆。负责押送的校尉这才慌了神,哆哆嗦嗦地说:“回…… 回将军,忘…… 忘装车了……” 城上的高句丽兵一开始还紧张得要死,见隋军抬着木槌傻站着,仔细一看才发现没捆绳子,顿时笑成一团,有人还探出头喊:“隋军兄弟,是不是穷得买不起绳子啦?小的这儿有,扔根给你们?” 隋军士兵气得脸都紫了,有个急性子想解下自己的绑腿布凑合,可绑腿布哪经得住千斤木槌?刚捆上一使劲就断了,木槌 “哐当” 一声砸在地上,震得尘土飞扬,差点把抬槌的士兵砸伤。 将领没办法,只能让人回后方营地找绳子,可营地离前线有十里地,一来一回得俩时辰。高句丽兵趁机往城下扔石头,有个士兵躲闪不及,被砸中了胳膊,疼得嗷嗷叫。 更糟的是,其他攻城槌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几十根木槌横七竖八地躺在城下,像一堆没用的柴火,百万大军愣是被几根绳子卡了脖子。有个老兵叹气道:“打了一辈子仗,还是头回见带槌不带绳的,这仗没法打了!” 等绳子好不容易运到,太阳都快落山了。隋军赶紧捆好木槌攻城,可高句丽兵早就加固了城门,砸了半天只掉了点漆。将领气得直跺脚,知道错失了攻城的最佳时机,只能下令收兵。 当晚,隋炀帝听说了这事,气得把校尉拖出去斩了,还骂道:“连根绳子都记不住,留着何用!” 可骂归骂,攻城计划被打乱,大军只能在城下耗着,粮草一天天减少,士气越来越低。 其实隋军闹这种笑话也不是第一次。有次渡河作战,船是带够了,却忘了带桨,士兵们只能用手划水,被敌军当靶子射;还有次冬天攻城,带了足够的云梯,却没带防滑的草垫,士兵爬到一半就打滑摔下来,死伤一片。 高句丽那边却把 “隋军忘带绳” 当成笑料传遍了全国,有百姓编了段民谣:“隋军大军来,带槌不带绳,攻城攻不破,笑死高句丽。” 连小孩都跟着唱,气得隋军士兵听见就想射箭。 后来这仗打了半年多,隋军愣是没攻下辽东城,粮草耗尽只能撤退,还损兵折将几十万。回师途中,有士兵看着那些没用上的攻城槌,叹气道:“要是当初记得带绳子,说不定就赢了。” 从带槌忘绳到功亏一篑,隋军的荒唐事藏着行军打仗的大忌 —— 细节决定成败。就像老将军说的:“百万大军,毁在一根绳子上,不是敌人太强,是自己太蠢。” 或许隋炀帝到最后都没明白,征服他国靠的不是器械有多威风,而是连一根绳子都不会忘记的细心 —— 毕竟,再厉害的攻城槌,没有绳子捆着,也只是根烧火棍而已。 # 隋军 #征高句丽 #古代战争 #历史趣闻

0 阅读:2

猜你喜欢

王朝密码

王朝密码

破解帝国兴衰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