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0年,孙策被刺死,妻子大乔要以死殉情,但被弟弟孙权拦下了,他说:“嫂子,

小牧童那小罡啊 2025-08-06 10:04:28

公元200年,孙策被刺死,妻子大乔要以死殉情,但被弟弟孙权拦下了,他说:“嫂子,大哥临死前让我照顾你,你还记得吗?”大乔擦干眼泪,转身回府了! 说起孙策这个人,得从他爸孙坚开始聊。孙坚是东汉末年的猛将,早年在黄巾起义里立过功,后来讨董卓时阵亡在襄阳,那时候孙策才17岁。他接过老爸的旧部,投奔袁术,借了点兵马南下打江东。几年工夫,他就平定了丹阳、吴郡、会稽等六郡,成了江东一霸。孙策这人打仗勇猛,士兵都服他,但他扩张太快,得罪了不少地方豪强。比如丹阳的许贡,就因为土地纠纷被孙策杀了,他的门客怀恨在心,伺机报复。孙策娶了大乔,这事在史书里提得不多,《三国志》只说他是纳妾,不是正妻。 大乔出自庐江桥氏家族,父亲桥公是当地名士,她和妹妹小乔都以美貌出名。孙策199年攻下皖县时,得了桥公两个女儿,自己纳了大乔,让周瑜纳了小乔。这段婚姻更多是政治联姻,帮孙策拉拢地方势力。孙策有记载的子女是一子三女,孙绍是儿子,后来封侯,但生母不详,不一定是大乔的。孙策的弟弟孙权,比他小9岁,从小跟着打仗,熟悉军务。孙策在位时,任用张昭管内政,周瑜管军务,自己专注打仗。他推行屯田,安置流民,招揽士族,江东基础打得还算稳。但强势作风埋下隐患,地方不满越来越多。建安五年春,孙策外出狩猎,中了许贡门客的埋伏,身中数箭,伤重不治。 那年他26岁,临终召集张昭、周瑜等人,托孤给孙权,说江东基业交给弟弟,让张昭监督。还特别嘱咐家人帮孙权稳住局面。这事在《三国志·孙策传》里有记,孙策对孙权说:“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意思是打仗我行,治理你强。孙策就这样走了,留下18岁的孙权接班。 孙权接掌江东时,局面乱成一锅粥。老臣如张昭对这个年轻人有疑虑,山越叛乱,周边曹操、刘表虎视眈眈。孙权聪明,稳住张昭、周瑜这些旧部,任用他们平定内部。建安八年,他派吕范等人剿山越,逐步巩固政权。迁都建业后,扩展势力,与刘备结盟抗曹,赤壁之战大胜,奠定三国鼎立。关于大乔,史书记载少得可怜。《三国志》只提孙策纳她,没说后续。民间传说她想殉情,被孙权劝住,但这没史实依据,可能出自清人笔记如《庸盦笔记》,说她哭泣数月而卒。真实情况,大乔很可能守寡一生,没再嫁。孙策死后,她可能移居上虞,远离权力中心。孙权对兄长后代的态度值得说说,他没追封孙策为王或帝,只给了孙绍侯爵,但无实权,还派人监视。 孙绍的孙子孙奉后来因事被杀,家族受限。这反映孙权防范侄子,避免威胁自己血脉。孙权称帝后,追封父亲孙坚为武烈皇帝,母亲吴夫人为皇后,但对孙策家族冷淡。孙权一生娶了好几个老婆,生了孙登、孙和等儿子,但晚年因太子争位,废孙和,杀孙霸,立孙亮,引发二宫之争,国本动摇。他对家族处理,显示出权力考量大于亲情。江东政权稳固靠孙策打下,但孙权掌权后,逐步边缘化兄长后人,确保自己一系主导。这在乱世常见,孙权不是坏人,但做法凉薄,让人叹息。大乔作为遗孀,余生寡居,史书无更多笔墨,可能就这么悄无声息地过了。 孙权死后,孙亮继位,但被孙綝废,孙休上台,又杀孙綝。吴国后期内乱多,终被晋灭。孙策家族后人渐淡出,孙绍一支受限,没大作为。大乔余生,估计在僻静处度过,没参与政务。

0 阅读:133

猜你喜欢

小牧童那小罡啊

小牧童那小罡啊

天罡星,北斗七星的斗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