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大将王树声在某机关单位食堂排队打饭,见一干部打了5份饭菜,顿感蹊跷,

寰宇烽火 2025-08-06 10:57:00

1968年,大将王树声在某机关单位食堂排队打饭,见一干部打了5份饭菜,顿感蹊跷,他上前询问原因,竟然被那干部怒目呵斥到:“关你什么事,闪一边去!”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人拍手叫好。 这句火药味十足的话,像一颗炸雷,让整个食堂瞬间鸦雀无声,那干部却毫不在意,端着满满五份饭菜,大摇大摆地走了,留下王树声若有所思地看着他的背影,随行人员看王树声脸色不对,想替他去打饭,也被他推开了。 这顿饭,在场的人都吃得不踏实,谁都明白,这件看似寻常的小事背后,可能正酝酿着一场风暴,而那位干部回到办公室,还把自己的“壮举”当成战绩四处宣扬,浑然不觉自己撞上了一块怎样的铁板。 这事放在平时也许只是个插曲,可那是在1968年,当年全国粮食减产,物资紧缺,从上到下都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许多家庭七八分饱就得靠喝水充饥,在这样的背景下,机关单位有铁的纪律:每人凭票就餐,严禁代领,官兵一致。 可这位干部能如此熟练地打走五份饭,还理直气壮,足以说明在这个单位,规定是死的,特权是活的,而且恐怕早已司空见惯,王树声没有当场发作,他不动声色,把这一切都看在了眼里。 也难怪王树声会把这事看得这么重,他本就是从苦日子里走出来的,1905年生于湖北麻城一个农家,自幼丧父,靠祖母拉扯大,对民间的疾苦有切身体会,从1926年加入共产党起,这位农家子弟便一头扎进了革命的洪流。 从黄麻起义的农民武装,到红四方面军的骁将,再到西路军突围的硬汉,王树声的威名是在枪林弹雨中打出来的,他指挥过反“六路围攻”,保住了川陕根据地;他带队西渡黄河,九死一生回到延安,战场上是员虎将,生活里却始终是那个朴素的农家子弟。 新中国成立后,他位高权重,一些沾亲带故的老乡找上门,想让他帮忙安排工作,王树声听完十分生气,不仅当场回绝,还给他们上了一堂思想政治课,亲自把人送走。 他从不张扬功绩,也极少享受特权,这股子刚正不阿的脾气,在军中是出了名的。 所以,当他看到食堂里这一幕时,心里的念头很快就从“莫非这人是帮战友打饭?”转为了“不对,这分明是仗着身份搞特殊化!”他亲自打完饭,又暗中观察了几天,发现代打饭的现象确实普遍,甚至成了一种理所当然的“待遇”。 掌握了足够的情况后,王树声不再沉默,他直接亮明了身份——据说,那位曾对他大吼的干部,当场吓得面如土灰,紧接着,王树声便组织召开会议。 会上他没有点名,却把话说得比谁都重:“现在全国人民都在克服粮食难题,我们在这里有饭吃已经很不错了,竟然还有人连饭都懒得自己打!这件事不能轻拿轻放,否则以后还怎么带兵?” 会后,那名干部受到了应有处分,但这仅仅是开始,王树声直接找到单位领导,把问题摆上桌面,严肃指出:军队是人民的军队,绝不允许干部搞特殊化,必须和士兵一个样。 领导高度重视,立即开会通报批评,并明令禁止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任何好处,王树声还不放心,他亲自监督整顿,每天吹哨子督促干部出操,谁偷懒就找谁谈话,用铁的纪律一点点纠正歪风。 那段时间,他时常“潜伏”在人群里,发现一点苗头就立即记下,着手整改,几个月下来,部队风气焕然一新,特权现象基本绝迹。 这场“食堂风波”很快在全军传开,王树声的硬气作风,成了军人学习的榜样,1955年,他被授予大将军衔,成为共和国“十大将”之一,后来在担任军事科学院院长期间,他大力推动军队现代化建设,为国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1974年,王树声大将病逝,终年69岁,他一生功勋卓著,却始终保持着一名普通士兵的本色,从入党到去世,48年间,他用行动诠释了信仰不是口号,而是真抓实干。 王树声将军的故事,尤其是这件食堂风波,留下了一个至今仍然尖锐的问题:当纪律与“人情”、“惯例”碰撞时,是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是像他一样,敢于将一件“小事”上升到原则高度,并且亲自动手,一抓到底? 信息来源: 王树声:保持优良革命传统——老友杂志

0 阅读:106

猜你喜欢

寰宇烽火

寰宇烽火

展示全球航空动态,分享全球最新防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