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给蒋介石开了10年专机的衣复恩,莫名被捕,还被关了1066天,出狱后,衣复恩一脸疑惑:“难道是我说错话了?”
在权力中心边缘游走的飞行员,十年间操控专机穿梭云端,却在1966年骤然落入铁窗,1066天无罪无审,释放时满头疑云:“难道是我说错话了?”这个疑问如谜团悬挂,牵引出从战场到官场的起伏轨迹,隐藏的因果等待揭开。
衣复恩1915年生于山东济南,早年进入中央航空学校学习飞行技能。1931年入学后接受系统训练,毕业加入空军。抗战爆发,他参与多项空中作战。1939年昆仑关战役中,他指挥小队击落多架敌机,战绩上报后获蒋介石召见。那次会面奠定初步印象。
1943年,蒋介石夫妇需赴贵阳,当时无专用飞机,航空委员会指派衣复恩负责。他先勘察航线,然后改装C-47运输机,设置座位,确保行程完成。蒋介石对结果满意,自此衣复恩开始担任飞行任务。1945年,美国赠送改装C-47,命名为“美龄号”,衣复恩继续执飞。
1946年,中国航空公司提供C-54“中美号”,配置更优,他仍为机长。从1943年至1952年,他累计服务十年,执行多次飞行,包括1949年12月10日从成都凤凰山机场载蒋介石离开大陆。迁台后,凭借积累的信任,他从空军中校逐步升至中将,担任国防部次长,并管理U-2高空侦察机项目,处理机密事务。
1966年7月,衣复恩接到国防部军法处通知,前去讨论事项。抵达后被扣押,无明确罪名说明。拘留地点在新店看守所,持续1066天。期间待遇尚可,无正式起诉或审讯,仅限制自由。1969年8月,以健康理由获释。释放后,他反思事件起因。
主要因素包括三点:一是违反保密规定,将U-2侦察照片提供给陈诚查看,而该资料仅限特定高层;二是公开指出国民党迁台系内部贪腐与无能所致;三是将对反攻大陆计划的疑虑告知美国大使馆官员林克斯,后者在国会证词中引用,传回引发猜忌。其中第三点为关键导火索。
出狱后,衣复恩脱离军界,转向商业领域,创办航空相关企业,逐步取得成绩。2005年4月,他在洛杉矶逝世,享年90岁。他的经历反映出在高压环境中,直言与信任的微妙平衡。
早期从空军起步,凭借技术赢得机会,十年专机服务积累地位,却因言论触及敏感点而遭拘禁。这段轨迹显示,个人成就往往受制于大局变动。抗战时期空中作战的贡献,转化为 postwar 的晋升,但迁台后的政治氛围放大言行风险。
U-2项目涉及国际合作,照片泄露虽非故意,仍违反规则。批评内部问题虽基于观察,却在忠诚考验中成隐患。对反攻计划的观点分享给外方,更是直接挑战权威叙事,导致长期隔离。整个过程无暴力对待,仅自由丧失,凸显控制方式的隐蔽性。
释放以健康为由,回避实质指控,留下模糊空间。他的商业转型,体现适应力,从军职到企业,延续航空专长。逝世时,留下的不仅是个人故事,更是时代缩影,提醒后人审视权力边缘的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