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泥板文字会消亡,而甲骨文却会发展壮大,形成不间断的文字链? 泥板文字,也就是楔形文字,作为文字,其起源和其他文字的起源是一样的:从象形开始。附图一是楔形文字各阶段的形态变化情况,大家看看,最初的形态是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各个图像表示什么? 相比于甲骨文,我认为楔形文字发展到最后阶段也不如甲骨文更具艺术性,更具发展性,所以,楔形文字最终被历史抛弃,不是没有原因的。当然,任何事情的发生有其内在和外在的原因。 先来看看楔形文字的消失的内因: 楔形文字的载体是泥板,笨重而且易碎,难以携带,也不利于长期保存,当社会迅速发展起来的时候,就很难适应社会需求。所以说,楔形文字的使用正说明社会发展是缓慢的。 楔形文字最初是用来记账的,这个账最开始可能是物资分配,比如一群牛要分给几个人,把这个结果记下来,后来有了交易,有了商业贸易,泥板文字开始记录交易的情况,记录人可以说是最早的现金会计了。 但是,并不是随便一个人就可以记账的,官方有专门培养书吏的神庙学校。现在发现的泥板里有学生作业,这里要注意,这个学生和现在的学生可不是一样的。那时的学生都是未来的书吏,而不是别的什么人才!书吏实际上是当时一个职业性人才,也就是说,泥板文字是有专门的一个职业领域的,和现代人的常识肯定不一样。采集黏土,制作泥板,书写文字,保存泥板,运送泥板,等等,都不是随便找人来做的,而是有专门的从业者。这就使得这种文字的普及性受到严重的限制。所以,社会快速发展起来,这种文字必然会被抛弃。 再看楔形文字消亡的外在原因: 楔形文字被很多民族借用,但始终未能与某种语言深度捆绑,这就会导致这种文字很容易被别的语言所代替,特别是遇到了政权更迭的时候。波斯帝国占领两河流域以后,阿拉米语成为了官方语言,虽然有古波斯楔形文字,但应用范围极其有限,也就是说楔形文字已经被边缘化了,到了希腊化时代,希腊语又成为了官方语言,楔形文字彻底失去制度支持,最终在公元一世纪失传。 我们的甲骨文为什么会传承下来?因为它只服务于汉语,其核心特点,也就是后人总结的六书,还有基本语法规则,通过金文向后世传递,然后是篆书,隶书,楷书等等,虽然形态发生变化,但根本核心没有改变,而且由于文字系统的开放性,可以不断产生新的字,从而形成全社会的通用的交流工具,加上秦时文字的统一,使得字体实现了标准化,后世一直延续,直到今天! #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为什么泥板文字会消亡,而甲骨文却会发展壮大,形成不间断的文字链? 泥板文字,也就
錢于晋
2025-08-06 23:22:53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