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2年,37岁的兵部尚书铁铉,被放进滚烫的油锅烹炸,同时,其妻杨氏也被送进教坊司,遭官兵蹂躏,就连他4岁的女儿也被朱棣下令,卖进了青楼。 聊铁铉,得先从他有点“特殊”的身份说起。他不是纯正的汉人,祖上是元朝时从中亚迁过来的“色目人”。你想想,在一个汉人当家的王朝里,一个有“外籍”背景的人要出人头地,得多难? 24岁那年,他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青布衫进京赶考,在朱元璋亲自主持的殿试上,面对“如何治国”的考题,他张口就来:“为官不清,百姓就不安生;朝廷无德,国家就站不稳。” 这话说得,直接挠到了朱元璋的心尖儿上。老朱是穷苦出身,最恨贪官污吏。他当场一拍大腿:“好小子,够硬气!朕给你取个字,叫‘鼎石’,希望你以后能像国之重器一样,稳当、坚固!” 从此,“铁鼎石”的名号,就在南京城传开了。他做事认死理,不懂人情世故,在刑部审案,敢把皇亲国戚拉下马;在山东当官,敢跟地方豪强硬碰硬。在那个官场如战场的年代,他就像一块又臭又硬的石头,谁都啃不动。 1400年,朱棣的大军兵临济南城下。那时候,铁铉正好在济南管事,手底下没多少正规军,大多是临时组织起来的民兵。城外,是朱棣号称六十万的虎狼之师;城内,是人心惶惶的百姓和一群老弱病残。 朱棣先礼后兵,射了封劝降信进城。铁铉的回应更有意思,他回了篇《周公辅成王论》,通篇没一句脏话,但意思很明白:你叔叔就该好好辅佐你侄子,别动歪心思。 这可把朱棣气炸了,下令猛攻。大炮轰鸣,箭如雨下,济南城墙摇摇欲坠。眼看就要城破,铁铉使出了堪称“无赖”的一招。他让人把朱元璋的画像和神主牌位,密密麻麻地挂满了整个城墙。 一计不成,铁铉又来一计,这次玩的是“心理战”。他秘密派人掘开城门下的暗道,准备了千斤闸,然后让全城百姓上演了一出“诈降”大戏。 他先派了几个德高望重的老人,哭哭啼啼地跑到朱棣营中,说城里断粮了,愿意开城投降,但求燕王您“单骑入城”,安抚民心,免得大军进城引起恐慌。 朱棣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一看城头上守军个个面如死灰,哭爹喊娘,便信以为真。他得意洋洋地骑着高头大马,只带了几个护卫,就朝着城门走去。 就在他快要通过城门洞的那一刻,埋伏好的士兵猛地砍断绳索,千斤重的铁闸轰然落下!说时迟那时快,朱棣的战马受惊,向前猛冲了一步。铁闸擦着他的后背砸下,将马头砸得粉碎。朱棣连滚带爬,虽然狼狈不堪,却捡回了一条命。 这次“钓鱼”失败,让朱棣颜面尽失,也让他对铁铉恨之入骨。他围着济南攻了三个月,硬是没啃下来,最后只能灰溜溜地撤兵。铁铉,一战封神。济南百姓为了感念他,甚至开始叫他“铁城隍”,说他是守护这座城的神。 可惜,铁铉保住了济南,却没能保住建文帝的江山。1402年,朱棣绕过济南,直取南京,成功登基。 称帝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算。铁铉兵败被俘,被押到南京。 朱棣坐在龙椅上,看着这个让他吃尽苦头的“眼中钉”,反而想劝降他:“鼎石,你是有才的。只要你肯跪下,朕让你官复原职。” 铁铉只是冷笑,背对着朱棣,自始至终没看他一眼,嘴里反复骂着:“反贼!篡位的贼!” 朱棣的耐心耗尽了。他下令,割下铁铉的耳朵和鼻子,烤熟了,塞进他嘴里,问:“香吗?” 所有人都以为铁铉会崩溃。谁知,他嚼着自己的血肉,含糊不清地高声说:“忠臣孝子之肉,有何不香!” 这句回答,彻底击溃了朱棣最后的理智。他下令,用滚烫的油锅烹炸铁铉。 传说,在行刑时,出现了诡异的一幕。士兵们想让铁铉的尸身面朝皇宫,以示屈服。但无论怎么用铁钩翻动,那具被炸得焦黑的躯体,在油锅里翻滚后,最终停下时,依旧是背对着朱棣的方向。 从世俗的角度看,铁铉无疑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他没能挽救他想效忠的朝廷,还赔上了自己和全家人的性命。 朱棣当了皇帝,功绩赫赫,修《永乐大典》,派郑和下西洋,但“篡位”的标签,也跟了他一辈子。 而铁铉呢?他死后,济南百姓偷偷为他立了祠堂。香火,一烧就是600多年。今天我们去济南大明湖畔,依然能找到那座铁公祠。祠堂里有副对联写得极好:“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 帝王将相早已化为尘土,但“铁鼎石”的故事,还在大明湖畔被一代代人传颂。这或许才是历史真正的“终极审判”。
朱高炽的11个后妃朱高炽这一生,说轻也不轻,说重也不重。他生在皇族最显赫的一
【2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