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在8月31日至9月1日访问中国,并不包括国事访问,而是作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领导人前来参加天津峰会的。鉴于印度对中国的消极认知,莫迪应该不会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而且在印度人看来,莫迪访华就已经算是很给中国面子了,因为两国领导人去年在喀山会晤时,莫迪曾表态将会积极支持中国主办上合峰会,他来华出席会议也是他信守承诺,此前他也派出了国防部长辛格和外交部长苏杰生来华分别参加防长会和外长会。不过,印度人的心结一直未解,这也阻碍了中印关系的发展。印媒在菲律宾总统高调访问新德里之际率先发布莫迪访华的消息,也有向中国传递印度有“牌”可打的意思。
一是双边关系中的矛盾,包括边界划分争端、实控线和两军脱离接触、印度干涉中国台湾和西藏事务、签证、印度香客朝圣、贸易逆差、印度投资环境、中国稀土出口管制等,很多是老问题,但稀土永磁管制是新问题,有的比如签证和香客问题部分得到解决,但大多数问题并未取得进展。
二是巴基斯坦问题,中国一直强调中巴关系不针对第三方,但印度将老巴看成死敌,尤其是克什米尔问题上,印度甚至指责中巴经济走廊侵犯了印度主权,并因此反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今年5月印度在与巴基斯坦的冲突中吃了大亏,一直对中国怀恨在心,认为中国的支持才让巴方在军事上占了便宜,加上五年前中印发生的加勒万河谷冲突的心结难解,从而加深了印度对中国的不信任和敌视感。一个明显的的表现就是印度防长日前拒绝签署上合组织防长会议联合声明。
三是美国和俄罗斯问题。莫迪政府长期在美俄之间打擦边球,一会靠拢美国给俄罗斯颜色看,一会拥抱俄罗斯向美国翻白眼,机会主义思想严重,导致中俄印三方会晤机制停滞不前,让金砖国家推动多极化的努力也接连受挫。目前,莫迪政府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处理与美俄的关系问题,是否满足特朗普的要求停止购买俄罗斯的石油?是否对美国采取强硬政策从而恢复与俄罗斯的正常贸易关系?这涉及到对华合作或是对抗的战略取向,但莫迪对特朗普的“希望”并未破灭,他仍然幻想美印能够继续“眉来眼去”。
总体上看,印度与中国相互之间都存在不信任感,中国最怕“养虎为患”, 印度最怕让自己“永无出头之日”。特朗普虽然威胁要对印度加征高额关税,但也具有“试探”成分,如果印度没有举手投降,特朗普还会有新办法继续拉拢印度,比如在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QUAD)框架下对印度给予关键承诺等,支持产业链从中国向印度转移等等,只要印度与中国保持距离,那就是美国外交的胜利。因此,莫迪这次来华访问,更多是例行公事,稳定和发展中印关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