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正值妙龄的郭翼清,听说父亲给她找了个丈夫,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一样,又是哭又是闹,可是三天之后,她的态度却发生了逆转!
广东汕头富商郭镜心的家里发生了一件大事,郭家独生女郭翼清刚满十七岁,这个从小被捧在手心的姑娘突然得知父亲要给她安排婚事,对方竟是比自己年长三十七岁的湖南军人程潜。
郭翼清出生在优渥家庭,父亲经营着当地有名的商行,母亲是受过新式教育的大家闺秀。
这个姑娘自小跟着私塾先生读书识字,平日里最爱看《红楼梦》《西厢记》,对婚姻抱着少女特有的浪漫憧憬。
那天她提着新买的胭脂水粉回家,却看见父亲在厅堂里来回踱步,母亲手里捏着块绣花帕子直抹眼泪。
郭镜心三天前在商界聚会上遇见了程潜,这个参加过武昌起义的老同盟会员,此刻正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
虽然已经五十四岁,但军装笔挺的程潜谈吐间自有一股儒将风范,郭镜心打听到程潜早年有过三段婚姻,要么是原配病故,要么是战乱离散,这些年身边连个知冷知热的人都没有。
商人骨子里的精明让郭镜心算起了账:程潜如今在军政界如日中天,要是能攀上这门亲事,别说自家生意能得庇佑,女儿将来更是衣食无忧。
可转头想到两人年纪差着三轮还多,又怕街坊邻居说闲话,就这么翻来覆去琢磨了整宿,天亮时分他到底还是托了交情最深的老友去说媒。
程潜初时听媒人说要给他介绍个十七岁的姑娘,急得直摆手:"我这岁数都能当人家爹了!"
可当那张泛着淡淡茉莉香的照片递到眼前,照片里穿月白旗袍的少女正歪着头冲他笑,鬓角别着朵玉兰花。老将军捏着照片半晌没作声,最后说三天后亲自上门拜访。
郭家宅院里炸开了锅,郭翼清把自己反锁在绣楼里,妆台上的玻璃胭脂盒摔得粉碎。
她怎么也想不明白,平日里最疼她的父亲为何突然要把她嫁给个老头子,母亲端着莲子羹在门外劝了半日,最后抹着泪说:"如今这世道,咱们商人家的女儿能寻个安稳去处就是福气。"
到了约定的日子,程潜带着两匹杭绸、四盒龙井茶登门,郭翼清躲在雕花木窗后偷看,只见来人身形挺拔如松,说话时总微微欠身,倒不像想象中胡子花白的老头子。
最让她吃惊的是,程潜竟亲自捧着个红木匣子,里面是整整齐齐十二本线装书,从《诗经》到《漱玉词》全是她平日里爱读的。
这门婚事到底还是成了,据《程潜年谱》记载,两人于1937年元旦在南京中央饭店举行婚礼,证婚人是时任国民政府主席林森。
婚礼上最引人注目的不是新娘价值千金的苏绣嫁衣,而是程潜特意从湖南老家运来的两箱书籍——他知道新娘子最爱读书,特地请人修补了自家藏书楼的古籍。
婚后的日子倒比郭翼清预想中顺当,程潜虽然身居高位,但每日清晨必陪妻子在花园散步,晚饭后总要听她念段诗文。
1938年武汉会战期间,程潜在前线指挥作战,还不忘托副官捎回湖南特产的浏阳豆豉——只因郭翼清怀孕后突然想吃这一口。
这段婚姻维持了二十八年,直到1968年程潜去世,根据湖南省档案馆保存的程潜日记,晚年的将军常感慨:"当年在汕头结下的姻缘,原是我此生最大的福报。"
而郭翼清在回忆录里写道:"初见时觉得是座需要仰视的高山,相处久了才发现是能遮风挡雨的老榕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