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野兔近乎灭绝?一位70岁的老农跟我说,现在能见到的兔子基本都是养殖的,是为了做成兔肉吃的,而野生兔子几乎没有了,即使有在野外也很难见到,为什么野兔子如此稀少? 村口的老张头今年七十了,蹲在晒谷场边抽旱烟时总念叨,这辈子见得最多的活物,以前是野兔,现在只剩圈养的肉兔了。 他说小时候割草,田埂上窜出来的野兔能吓一跳,灰扑扑的一团,三两下就钻进了河边的柳树林里,现在走十里地也碰不上一只。 这事儿想想确实怪。 二十多年前,麦收后的地里常能看到野兔刨出来的浅坑,那是它们藏崽子的地方。 那会儿村里孩子放学,最爱做的就是拿根竹竿在草丛里拨弄,运气好能惊起一两只,看它们蹦着跳着消失在远处的芦苇荡里。 那时候的野兔不怎么怕人,只要离得远,就蹲在原地竖着耳朵张望,眼珠子黑溜溜的,像两颗沾了露水的黑豆。 变化是从村里修第一条水泥路开始的。 推土机把河坡上的灌木丛推平了,盖起了砖房,野兔藏身的地方一下子少了大半。 紧接着,田里的活儿也变了样,以前用锄头除草,后来全换成了除草剂,喷雾器一背,半亩地的杂草三天就黄了。 老张头说,那阵子总能在田埂边看到蜷着的死兔子,浑身僵硬,八成是吃了带药的草。 更要命的是捕猎的人多了起来。有几年,镇上饭店收野物,一只野兔能卖五十块。 村里几个年轻人晚上揣着强光手电,带着细钢丝做的套子,沿着野兔常走的路布下陷阱。 天不亮去收,运气好能套着两三只,用蛇皮袋一装,骑摩托就往镇上送。老张头劝过,说兔子快没了,可没人听,都觉得这钱来得容易。 后来公安查得严了,套兔子的少了,但野兔也没见多起来。 倒是田里的大棚越盖越多,塑料薄膜把土地盖得严严实实,连田埂都用水泥抹了边。 野兔想找片松软的土地打个临时的窝,都成了难事。 去年春天,有人在山脚下看到过一只,瘦得不成样子,跑起来都打晃,估计是饿了好几天。 其实不光是野兔,以前常见的麻雀也少了。 老张头说这俩玩意儿的遭遇差不多,都是环境变了,没吃的没住的,自然就留不住了。 他还记得有年暴雨,屋檐下的麻雀窝被冲垮了,好几只没长毛的小雀摔在泥里,他捡起来用棉花裹着,喂了几天小米,最后还是没活下来。 现在想想,野兔的日子,大概比那时候的麻雀还要难。 这些年村里搞退耕还林,山上的树又长起来了,可野兔还是没回来。 老张头说可能是记仇了,也可能是忘了路,毕竟它们的崽子都没见过原来的柳树林是什么样子。 他偶尔去镇上赶集,看到肉铺里挂着的兔子,总忍不住多瞅两眼,然后叹口气,说这肉兔子肥是肥,就是少了点野劲儿,不像以前那些,跑起来能把狗甩在身后。 感觉野兔变少是真的,小时候在乡下,傍晚放学路上总能撞见一两只,灰扑扑的影子嗖地窜进草垛里。 现在回老家,别说野兔了,连蚂蚱都比以前少。 说到底还是环境变了,以前田埂边全是野草灌木,兔子有地方躲,现在地里全是规整的庄稼,埂上光溜溜的,打个农药连草都不长。 还有人下套子逮,说是能卖钱,去年就听说邻村有人因为这被查了。 不光野兔,像青蛙、蛇这些也少了,生态这东西就是连锁反应,少了一样,其他的慢慢也跟着受影响。 现在村里搞退耕还林,希望能慢慢好起来吧,毕竟小时候追兔子的日子,想起来还挺怀念的。 那么你们怎么看呢?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为什么野兔近乎灭绝?一位70岁的老农跟我说,现在能见到的兔子基本都是养殖的,是为
语蓉聊武器
2025-08-07 12:14:26
0
阅读: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