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退休教授火了!”重庆,一位退休教授去贵州避暑,意外看到山区孩子英语教学水平低,他大手一挥,竟然直接将自己的农家院,改成了“坝坝英语角”,每年都来这,免费给孩子们辅导英语,这一干就是整整13年,面对采访,老教授说:只要孩子们想学,我就会一直干下去。网友: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这位教授名叫刘晓生,76岁,是陆军军医大学的退休教师,也是一位军旅出身的知识分子,父母都是老革命,他从小在部队环境里长大,对责任和奉献有着根深蒂固的理解。 2012年刚退休不久,他和老伴到贵州桐梓县避暑,原本只是想躲开重庆的酷热,没想到一次偶然听到邻居家孩子读英语,发音不准、语法混乱,一下子触动了他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他主动提出帮孩子纠正发音,没想到消息传开,越来越多家长带着孩子上门求教 。农家小院一下子热闹起来,几张破桌子、几条矮板凳,墙上挂块黑板,连窗户都不完整,风一吹塑料布哗哗响,可孩子们的眼神是亮的,那种对知识的渴望让他没法拒绝。 就这样,“坝坝英语班”在贵州方言里叫“院坝”的空地上正式开张了。 一开始条件简陋,没黑板就用墙,没桌椅就蹲着听,刘晓生站在院中讲课,孩子们围成一圈,夏天烈日当头,他就撑把伞继续讲。 下雨天别人躲雨,他披件雨衣也要把当天的课上完,有学生回忆,一次暴雨倾盆,他独自撑伞站在雨里讲课,衣服湿透也不中断。 这种坚持,让孩子们打心底里敬重他,喊他“刘爷爷”,也喊他“坝坝老师”。 他教得认真,课程安排得比在职时还密,一周六天,每天四小时,小学到高中分层教学,从音标到语法,从单词记忆到口语表达,全都系统梳理。 他不只教语言,更教学习方法,告诉孩子们怎么记、怎么用,怎么把英语变成工具而不是负担。 很多孩子从不敢开口到能流利对话,从考试不及格到成为班级佼佼者,变化是实实在在的。 13年来,他每年夏天准时出现,从不缺席,自掏腰包买练习本、铅笔,还给家庭困难的孩子送学习资料。 有人问他图什么,他说自己一辈子教书,离开讲台反而不习惯,能用剩下的力气帮这些孩子走得更远,心里踏实。 在他看来,教育不是灌满一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他愿意做那个点火的人。 这些年,他教过的学生上百人,其中有十几个考上了大学,有的还立志从军,说要像刘爷爷一样报效国家。一 个叫骆礼杭的学生,现在山东上大学,每次放假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去听刘爷爷讲课,她说那不只是英语课,更像是一种精神支撑。 还有学生说,是刘老师让他相信,山里的孩子也能学好英语,也能走出去看世界。 刘晓生曾是军校里的“铁面教授”,对学生要求极严,但在山里,他对孩子们格外温柔,鼓励多于批评,笑容也多了。 他知道这些孩子资源少、底子薄,更需要耐心和信心。他常说,老师的问题解决了,学生才能进步,哪怕只提高一点点,也可能改变一生。 他的事迹被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等多家媒体报道后,网友纷纷留言:“这才是真正的师者风范”“愿老教授健康长寿”。 但他本人并不在意这些名声,依旧每年准时出现在那个小院里,板书写得工整,声音依然洪亮。 对他来说,这不是善举,也不是壮举,就是一件该做的事,做了就心安。 如今,“坝坝英语班”已经成了当地暑假的一道风景,家长信任,孩子期待,连村里人都习惯了这个从重庆来的老人。 他住的农家院不大,却承载着无数孩子的希望。13年如一日,没有报酬,没有头衔,只有坚持。 他说,只要还能动,只要还有孩子愿意学,他就会一直教下去。这句话轻描淡写,却重如千钧。 在一个容易浮躁的时代,还有人默默做着最朴素的事,不为名利,只为点亮几盏灯。这样的老人,值得我们深深敬重。
“这退休教授火了!”重庆,一位退休教授去贵州避暑,意外看到山区孩子英语教学水平低
紫蓝谈社会趣事
2025-08-07 15:14:48
0
阅读: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