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为什么我们的贸易顺差已经接近1万亿美元了,但外贸企业却还一批又一批地倒闭?这么说吧,大量外贸企业倒闭,实际上正是我们正在把西方的工业挤出市场的证明。 啥意思呢?倒闭的主要是那些当"二道贩子"的企业。他们没有自己的技术,没有自己的品牌,就靠倒买倒卖赚点差价。东莞那些给美国超市贴牌的玩具厂就是这样,美国一加关税,订单马上少了三成,日子自然就难过了。 这些企业就像趴在大树上的藤蔓,没啥根基。他们的产品谁都能做,客户选他们就因为便宜点或者方便点。这些优势一没有,客户立马换人。 这波淘汰不光是因为国外压力,更是国内厂商之间的内卷。就拿光伏行业来说,2025年上半年64家上市公司居然有40家亏损,行业正在大洗牌。被淘汰的都是些啥企业?技术落后的、管理不行的、反应慢的。有些玩具厂2025年还用着2019年的老模具,这不是自找死路吗? 而那些有核心技术的大厂却越来越强。隆基、通威这样的光伏巨头不但没事,反而趁机扩大了市场份额。他们靠的是硬本事,比如有家企业的电池效率做到了27.81%,德国同行看了都得停产升级。还有家企业的电池在中东那种高温环境下发电量多了9.55%,美国客户直接把德国的订单取消了,改找中国厂商。 这些头部企业正在全球范围内改写游戏规则。中国车企进军东南亚不是简单卖车,而是直接建厂、带供应链,成本比欧洲车低四成,逼得大众、丰田都关闭了一些海外工厂。这招"农村包围城市"打法,正在慢慢动摇西方工业的地位。 现在中国出口的主力军已经不是袜子玩具了,机电产品占了近六成,高端装备出口增长超40%。一台超级油气平台值百亿元,顶得上几万集装箱玩具。新能源汽车、光伏组件、锂电池这"新三样"正在抢德国日本的市场。这才是顺差增长的真正来源。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的关税反而逼着中国企业变得更聪明。东莞一些厂商把生产线搬到墨西哥,产品贴上"墨西哥制造"的标签,借着贸易协定零关税进入美国市场。这种灵活应变把中国企业从单纯的制造者变成了全球资源的整合者。 这场变革其实是中国经济质量升级的阵痛期。短期内肯定有失业和不安,但这恰恰证明我们在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我担心的是西方国家正推动"友岸外包"试图构建"去中国化"供应链,给我们设置了时间窗口。 未来几年,我们必须培育更多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才能在这场全球产业重构中立于不败之地。对企业家来说,机会不在于当产业链中可替代的一环,而在于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 你怎么看这场改变全球制造格局的大变革?欢迎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昨晚,福克斯新闻发文:“中国7月出口同比增长7.2%,其中对东南亚和非洲的出口增
【4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