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台湾飞行员黄植诚驾驶着最先进的飞机向大陆投诚,却被后座飞行员察觉,危机一触即发,黄植诚说:“你要是不愿意跟我回大陆,那就跳伞吧。” 黄植诚的早年生活深受家庭影响。他1952年出生在台湾,祖籍广西横县,属于壮族。父亲早年是国民党空军高级军官,参与过抗日作战,1956年因病去世,那时黄植诚才四岁。母亲来自四川成都,曾获国民党空军模范母亲称号。二哥继承父业,成为空军少校,姐姐嫁给空军中校。这种空军世家环境,让他从小就接触航空领域。儿时他常去空军基地观看飞机起降,与军眷子弟玩耍,讨论各种机型。这些经历自然引导他走上飞行道路。高中毕业后,他考入空军军官学校专修班,1973年以优秀成绩毕业。服役初期担任飞行员,积累经验迅速,26岁就晋升少校,飞行时间超过2100小时,掌握五种机型,包括战斗机和教练机。1979年任第五联队飞行考核官,负责检验新飞行员技能。这样的职业轨迹,让他成为台湾空军重点培养对象,但内心对大陆的向往始终存在,源于家族根源和对统一的思考。这段成长过程,展示了环境如何塑造一个人的技能与信念。 1981年8月8日,黄植诚以考核学员技术为由,带中尉许秋麟升空。这架F-5F是台湾空军前沿装备,美制双座战斗教练机。从桃园空军基地起飞后,飞机升至3000米高度,黄植诚关闭后座舱盖,告知意图前往大陆,给出跳伞选项。许秋麟最初同意同行,但飞机穿越海峡中线时,台湾方面发现异常,四架战机紧急拦截。黄植诚关闭机载雷达,采用超低空飞行,拉Z字型轨迹避开追踪。接近马祖列岛东引岛时,许秋麟改变主意,要求返回。黄植诚让飞机盘旋东引空域,许秋麟弹射跳伞,落在了国民党控制的东引岛,后来被视为忠贞典范。黄植诚则继续前进,于9时28分降落福州义序机场。这次行动,不仅带来一架先进战机,还体现了个人选择的复杂性,在高压环境下考验着每一步决策的后果。 降落后,黄植诚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获得65万元奖金。他将奖金分成三份,一份寄给台湾母亲,一份留给妻子,其余捐给空军建设。当领导问及职位意愿时,他表示希望继续飞行,把技能传授给大陆飞行员。起初任空军航空学校副校长,1986年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后续职务包括空军军校部副部长、南京军区空军后勤副部长、北京军区空军后勤部副部长,最终任北京军区空军副参谋长。1995年晋升空军少将军衔,成为首位驾机起义后获此衔的飞行员。同时担任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第一二届理事,以及第五、第六、第九、第十、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推动两岸交流。这些角色转变,反映出从一线飞行到后勤管理的职业路径,也体现了融入新环境的适应过程。 退休后,黄植诚的生活依然活跃。2010年初从北京军区空军副参谋长职位退休,2012年以空军少将身份退伍。2013年3月退役后,他到湖北咸宁、潜江等地考察,成立两岸平诚航太投资有限公司。公司聚焦两岸飞行学校和休闲娱乐中心,旨在吸引两岸青年,促进认同感。网站一度列出一些台湾退将作为顾问,但多人表示不知情或不认同。台湾方面视他为通缉犯,国防部强调不应接触。这段后期发展,显示出他致力于航空教育和两岸互动的努力,尽管面临争议,但坚持推动相关项目。这样的结局,让人看到个人行动如何延伸到更宽广的社会层面。
1981年,台湾飞行员黄植诚驾驶着最先进的飞机向大陆投诚,却被后座飞行员察觉,危
代天谈历史
2025-08-07 19:25:09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