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炅三年前在节目里戳破的娱乐圈规则,如今正血淋淋地照进现实:“签下100个小男孩,只要红一个,剩下的耗到解约,每人最少能赚50万违约金。”
一、何炅说的"100个男孩":圈里藏着本"熬鹰账本"
三年前何炅在综艺里说那番话时,台下坐着一群刚签公司的练习生,眼里还亮着光。他拿起话筒,声音压得低了些:"你们知道公司为啥签那么多人不?就说100个男孩吧,不用都红,只要一个火了,剩下99个耗到解约,每人掏50万违约金,公司就稳赚。"
台下的孩子愣了,有人偷偷拽旁边人的袖子,眼里的光暗了暗。何炅叹口气:"这叫'熬鹰'——签长约,设高违约金,你年轻气盛想拼,它就耗着你,等你熬不住了,要么认栽过气,要么掏钱走人。"
这话没上热搜,却在圈内悄悄传。有个刚解约的小演员在朋友圈发:"终于把50万凑齐了,23岁,一身债,重新开始。"下面有人评论:"我签了15年,才熬到第3年,不敢想。"
圈里的合约早成了"套"。新人签合同时,公司会把"捧你当明星"挂在嘴边,合同条款写得密密麻麻,违约金那一栏数字大得吓人,却很少有人细算——17岁的孩子,眼里只有"能上镜",哪懂什么"履约金""竞业限制"?
有次跟一个经纪人聊天,他叼着烟笑:"签人就像撒网,网100条鱼,总有一条活蹦乱跳的。就算这条鱼想跑,违约金也够再撒两回网了。"他手机响了,是新人催资源,他皱着眉挂了:"急什么?熬两年再说。"
"熬"是关键词。公司不给你资源,却要求你"服从安排",你想接私活?违约。你想换公司?天价赔偿。
有个女孩签了10年,25岁时想解约,公司算出来违约金800万,她哭着说"我这几年赚的钱还不够赔零头",最后只能接着耗,耗到28岁,脸上没了胶原蛋白,公司才"大发慈悲"降了违约金——可这时,她早没了机会。
何炅说那番话时,台下有个男孩攥紧了拳头,后来听说他没签公司,自己跑组试戏。有人问他怕不怕,他说:"怕被熬死,宁愿苦点。"可更多人,还是一头扎进了那张写满"星光"的网里,包括17岁的赵露思。
二、2030年的合约:她的名字,成了公司的"资产"
2017年的夏天,赵露思还在成都读高中,被星探堵在放学路上时,手里还拎着刚买的冰粉。"妹妹,你上镜好看,签我们公司,明年就让你拍戏。"星探递过来的名片印着" X X公司”,她捏着冰粉笑:"我妈不让我干这个。"
可后来还是去了公司。经纪人带她看办公室,墙上挂着明星海报,说"以后你也会在这上面";给她讲规划,说"先拍网剧,火了就接大制作"。
签合同那天,她爸陪着来,合同厚得像本书,经纪人翻到最后一页:"看这儿,签个字就行,条款我们都审过,对你好。"
她没细看,17岁的姑娘,眼里是"能演戏"的雀跃,大笔一挥签了名。她不知道,这份合约要签到2030年——那年她30岁,最好的十年,都绑给了公司;她更不知道,合同里藏着"宇宙归属权":她的演艺工作、商业代言、甚至社交媒体账号,全归公司管,她只是"履约方"。
刚开始确实顺。公司给她接了部网剧,她演傻白甜,观众说"这姑娘可爱",慢慢有了名气。她开始连轴转:今天拍综艺,明天赶片场,后天飞活动,最长一次38小时没合眼,靠咖啡吊着精神。经纪人在旁边催:"快点快点,后面还有行程。"她揉着眼睛笑:"没事,能扛。"
她以为"扛"就能换资源,却没想过"钱"的事。工资卡由公司代管,说是"帮你理财",她偶尔问起,经纪人总说"先存着,等你火了给你买大房子"。
直到2023年8月2日,她因抑郁症住院,让助理查工作室账户——那是她用片酬和代言费攒的钱,准备给爸妈买养老房,却发现少了200多万。
"钱呢?"她给经纪人打电话,声音发颤。经纪人顿了顿,轻描淡写:"公司周转用了,下个月还你。"她追问:"为啥不跟我说?"那边不耐烦了:"你是公司艺人,账户里的钱本就是公司统筹的,跟你说啥?"
她挂了电话,翻出当年的合同。这时才看清:"艺人收入需优先用于公司运营......公司有权调配艺人关联账户资金......"原来她辛苦赚的钱,从来不由自己说了算。她看着合同上"解约需赔偿4亿"的条款,手凉得像冰——4亿,她就算再拍十年戏,也赚不够。
有次跟朋友聊天,她哭着说:"我以为我是在追梦想,原来我只是公司的'资产'。"朋友让她别硬扛,她摇头:"4亿啊,我赔不起。"那天成都下了雨,她望着窗外,想起几年前拎着冰粉的自己,突然觉得,那碗冰粉的甜,比后来所有的"星光"都实在。
三、失语的夜晚:她躺在病床上,手机还在响
2023年冬天,赵露思在片场晕倒了。被抬到休息室时,她嘴唇发白,医生来量血压,说"低血糖加过度疲劳",让她必须休息。经纪人却在旁边接电话:"没事没事,她就是累着了,下午能接着拍。"
她睁开眼想说"我拍不动了",喉咙却像堵了东西,发不出声音。后来才知道,这叫"功能性失语",医生说是"长期压力导致的"。
她住院那几天,病房的窗帘总拉着,不敢见人——镜子里的自己,眼下乌青,颧骨突出,笑起来眼角有细纹,才24岁,却活得像耗干了的电池。
抑郁症是早就查出来的。去年拍一部剧,她连续两个月每天只睡4小时,有天晚上在酒店哭,觉得"活着没意思",第二天去看心理医生,诊断是"重度抑郁伴焦虑"。医生让她吃药休息,她把诊断书藏起来——公司知道了,只会说"你抗压能力差"。
住院时,公司没派人来,只发微信催:"下周有个直播,你得出来,品牌方催了。"她看着微信,手指抖着打字:"我在住院。"那边回:"请护工陪着,直播就一小时,戴个口罩也行。"
她把手机扔在一边,蒙着被子哭。护工进来换输液袋,叹口气:"姑娘,你这是遭啥罪了?"她想说"我想回家",却还是发不出声。后来护士给她递了纸笔,她写"我想解约",字迹歪歪扭扭。
解约的念头不是第一次有。2022年她小火后,想接一部正剧,公司却逼她接仙侠剧,说"仙侠流量大";她想推掉一个微商代言,公司说"这单赚得多,你必须接"。她争辩,经纪人拍着桌子骂:"没有公司,你算个啥?合同签着,你就得听安排!"
那次她委屈得躲在厕所哭,给爸妈打电话,却不敢说实情,只说"有点累"。她妈在电话那头说"累了就回来,家里永远有你位置",她咬着嘴唇没敢接话——4亿违约金,她回不去。
直到公司划走200万那天,她彻底绷不住了。她让助理查公司账户流水,发现这几年她赚的钱,大半被公司"周转"用了,甚至有笔钱打到了经纪人私人账户。她拿着流水去找公司,老板坐在办公桌后笑:"小赵,你是公司捧红的,公司用点钱怎么了?"
那天她走出公司,北京刮着冷风,她裹紧外套,突然想通了:就算赔4亿,就算以后不能演戏,也不能再被这么耗着。她给心理医生打电话,医生说"你做得对,活着比什么都重要"。挂了电话,她第一次主动发了条微博,没说公司名字,只说"有些苦,不想再咽了"。
四、4亿违约金与"耗得起":资本的刀,从来钝得很
赵露思公开遭遇那天,微博热搜爆了。网友翻出她几年前的照片,对比现在的憔悴样,骂公司"吸血鬼";有同样被压榨的艺人匿名发声:"圈里都这样,只是她敢说。"银河酷娱发了声明,说"合同合法,赵露思违约在先",字里行间都是"要钱"。
有人给赵露思算账:4亿违约金,就算她现在片酬2000万一部,也得拍20部,还不算税费。可公司根本不急——他们手里有合同,有时间。
这就是资本的逻辑:你想解约?打官司。官司拖个三五年,你正值花期的年纪就过去了。等你28岁、30岁,脸上没了少女感,就算赢了官司,也接不到好资源了。到时候公司再"调解",降点违约金,你还得感恩戴德——可这时,你的"价值"早就被榨干了。
有个律师朋友说,他接过类似的案子:艺人22岁起诉解约,官司打了4年,26岁才判下来,违约金降了一半,可她早没了机会,最后转行开了奶茶店。"公司耗得起,艺人耗不起。"律师叹口气,"时间就是他们的第二把刀。"
娱乐公司这几年签了不少新人,有几个长得跟赵露思有点像。经纪人带新人跑组时,会说"这是下一个赵露思"——就算赵露思走了,他们还有"备用件"。就像何炅说的,红一个就够了,剩下的,要么榨钱,要么当"替补"。
赵露思现在还在打官司。她停了所有工作,偶尔在小红书发日常,拍成都的老街,拍家里的猫,配文"慢慢来"。有人问她怕不怕输,她直播时笑了:"怕过,但现在不怕了。就算赔4亿,我打工也能还,总比被熬死强。"
评论区有个小姑娘说"我刚签了公司,看到你这样有点怕",赵露思回:"签合同前,一定找律师看,别信'捧你'的话,先问自己'赔得起吗'。"
这几天刷到这个公司的招聘启事,还在招新人,写着"打造下一个顶流"。楼下有人排队,都是十几岁的孩子,眼里亮着光,像极了2017年那个拎着冰粉的赵露思。
何炅那番话后来被翻出来,有人剪了视频,配文"别让你的青春,成了别人的账本"。可视频播放量不高,热搜早被新的明星八卦盖过了。圈里的网还在撒,"熬鹰"的戏码每天都在上演,赵露思不是第一个,也未必是最后一个。
只是希望有天,那些排队签公司的孩子,能先看清合同上的违约金,能想起赵露思说的"慢慢来"——星光或许耀眼,但活着,得先属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