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华,为啥疯狂虐杀无辜百姓?因为日本就是想亡国灭种,此乃丰臣秀吉“素志”,就

任尔东西南北风 2025-08-08 08:15:56

日本侵华,为啥疯狂虐杀无辜百姓?因为日本就是想亡国灭种,此乃丰臣秀吉“素志”,就像美国人屠戮印第安人,欧洲列强殖民非洲,这是他们骨子里的兽性。 很多小伙伴可能不知道,日本清华就是以清军入关为蓝本,其侵华路径:“先占东北→扶植伪满→南下中原”,就是模仿后金:“建州崛起→征服朝鲜→入关灭明”三步走战略。 当时,日本视民国为军阀割据的南明,而自比纪律严明的八旗。这种历史类比滋生出了日本“速胜论”幻想,进而合理化无差别屠杀。 当满清文字狱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血色记忆从中华大地上抹去时,日军参谋部依然完好保存着这些书籍,并将其列为军官必读。这些带着屠刀的“学术标兵”,就像盗墓贼掘开文明的棺椁,窃取征服的密码。 日军对清军入主中原的历史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尤其关注清军通过大规模屠杀制造恐怖,摧毁汉人抵抗意志的策略,试图以极端暴力瓦解民族精神凝聚力。这种对清朝历史的理解,早已超出学术范畴,蜕变成了一种带着解剖刀的历史实用主义。 其实,满清入关制造了无数屠杀事件,其规模与残酷性突破了中国传统战争伦理的底线。直至20世纪30年代,顾颉刚仍指出:“清人入关之惨酷,为中国史上所未见”。 因反抗剃发令,清军三次攻陷嘉定,市民被“悬梁、投井、断肢”,“骨肉狼籍”。战后统计显示,三次屠杀总死亡人数约10万人,占原人口半数以上,手段极其残忍。 江阴八十一日,江阴军民抗清守城81天,城破遭“尽屠”,“满城杀尽”,死亡约17万人,仅老幼53人隐匿存活。 《明史》记载张献忠“屠六万万人”,要知道明末全国人口总数也就1.5亿左右。部分学者认为清廷通过修史将屠杀归咎于张献忠,考古证据显示张献忠的暴行虽然存在,但远未达到“灭绝”程度。 《满清大屠杀记录》明确记载,1646年四川大屠杀导致约540万人死亡。等到康熙初念,四川人口已从明末600万骤降至8万,清廷最终被迫推行“湖广填四川”移民政策。 其实,当欧洲在《人权宣言》中敲响自由之钟时,满清正在一边自称“主子”,一边用剃刀却将“奴才”二字烙在亿万汉民的灵魂上,视天下汉人为家奴。这种重回奴隶制的历史倒退现象,就像很多中东国家从世俗重回宗教,以保守落后为手段,维系其政权存续。 生于不义,死于耻辱,这就是满清。但日本军国主义却视满清为榜样,堪称铁粉。松井石根曾在日记中直言:“迅速进攻南京,推翻国民政府”。这种思路与清军屠杀江南抗清势力的逻辑如出一辙:以极端暴力瓦解民族精神凝聚力。 所以,1937年日军攻占南京后,六周内屠杀30万以上军民,手段包括集体活埋、机枪扫射、焚尸灭迹等。中岛今朝吾(第16师团长)曾下令“不收俘虏,全部消灭”,与清军“剃发易服”背后的威慑逻辑完全一致:用肉体消灭制造恐慌性臣服! 而日本右翼至今仍否认南京大屠杀,篡改教科书,跟满清篡改历史,把屠川罪责推给张献忠如出一辙。其本质是暴力逻辑的延续,拒绝反思即意味着暴行可能重演。 有些人总是拿军国主义洗白日本百姓,搞“日本人民无辜论”。其实,这种论调连日本人都觉得很可笑。日本学者坂井俊树就曾说过:“作为一个日本人,在观察战前许多缺乏主体性的日本人的集团行动时,不免要留下这样一个很大的疑问:是否真的可以说日本民众也是‘被害者’?” 南京大屠杀消息传到日本后,日本资深外交官石射猪太郎曾在日记中写道:“上海来信,详细报告了我军在南京的暴行。信上所说的掠夺、强奸等惨不忍睹。呜呼!这就是蝗军吗?这也许就是日本国民民心的表露吧。” 日军推行慰安妇制度,强征超40万亚洲女性为性奴,甚至将刚满12岁的女孩送入慰安所。南京大屠杀期间,日本新兵经常参与屠杀以“锤炼胆量”,连德国外交官都忍不住在报告中称日军为“禽兽部队”。 731部队以“医学研究”为名,将活人称为“原木”,进行冻伤、毒气、活体解剖实验。3000余名受害者被剥夺人格,沦为可随意消耗的实验材料。因为在他们看来,割喉放血跟砍树伐木没啥区别。 其逻辑就是将“人”降格为“物”,连阎王都难以望其项背。所以,永远都不要奢望向帝国主义投降能活下去,是狼就练好牙,是鹰就磨好爪,是羊就练好腿!

0 阅读:33

猜你喜欢

任尔东西南北风

任尔东西南北风

金鱼记忆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