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99年,北魏孝文帝临死前把弟弟元勰叫到病床前,微弱地说道:“我死后,皇后冯氏赐死,以皇后之礼厚葬,其他嫔妃皆可出宫。”话刚说完,孝文帝便去世了,为何孝文帝在临死前,要下这样的旨意? 要弄清这事儿,得从冯皇后的身份说起。她是冯太后的侄女,按辈分算还是孝文帝的表姑。当年冯太后为了巩固冯家权势,硬是把两个侄女塞进了后宫。姐姐端庄贤淑,可惜命薄早逝;妹妹也就是后来的冯皇后,生得娇媚动人,刚入宫时把孝文帝迷得不行。可这女人的心,比北魏的寒冬还冷。 孝文帝忙着南征,在前线跟南齐死磕,后宫的权力就落到了冯皇后手里。她守不住空闺寂寞,竟跟中官高菩萨勾搭上了。宫里人敢怒不敢言,直到彭城公主找上门。这位公主是孝文帝的妹妹,原本被冯皇后逼着嫁给她的弟弟,忍无可忍之下,冒着风雪跑到前线告御状,把皇后的丑事抖了个干净。 孝文帝听到消息时正生着病,一口气没上来差点晕过去。他不信自己疼爱的皇后会做出这种事,可公主带着证人跪在帐外,字字泣血。等他班师回朝,不动声色地审了高菩萨等人,铁证如山摆在面前,冯皇后还想抵赖,直到孝文帝拿出她私藏的诅咒符水——那是她怕丑事败露,偷偷咒皇帝早死的。 那一刻,孝文帝的心该有多凉啊。他一生推行汉化改革,连祖宗的姓氏都改了,连自己的儿子都因为反对改革被赐死,为的就是让北魏摆脱蛮夷之气,融入中原文明。可自己的皇后,却在他为家国拼杀时,给他扣上了最不堪的绿帽子,还用巫蛊之术咒他。这不仅是背叛,更是打在他改革大业上的一记耳光。 他没立刻处置冯皇后,不是心软,是没时间。南征的战事还没了结,朝中反对改革的旧势力虎视眈眈。他得撑着病体稳住局面,一旦废后,冯家背后的势力可能趁机反扑,好不容易推开的汉化政策随时会崩塌。所以他把这事压了下来,只是下令软禁皇后,断了她跟外界的联系。 到了弥留之际,孝文帝知道不能再等了。冯皇后年轻,又有冯家撑腰,自己死后,新帝年幼,她肯定会出来兴风作浪。当年汉武帝杀钩弋夫人,不就是怕母壮子弱吗?孝文帝熟读汉家典籍,这点道理比谁都懂。可他毕竟爱过这个女人,那句“以皇后之礼厚葬”,藏着多少无奈和残存的情分? 至于放其他嫔妃出宫,倒不是仁慈。这些女人大多是改革中被拉拢的汉臣之女,或是鲜卑旧贵族的女儿。让她们走,一来断了后宫干政的可能,二来让她们带着皇家的恩宠回归家族,既能安抚各方势力,又能让这些家族继续支持新帝。这步棋,走得比刀子还狠。 元勰捧着遗诏,手都在抖。他知道这道命令意味着什么,杀皇后,等于要跟盘根错节的冯家彻底撕破脸。可他更清楚,哥哥躺在病榻上说出这话时,心里比谁都痛。那是一个帝王用最后的力气,为自己的改革事业扫平最后一道障碍。 冯皇后接到赐死的旨意时,还在做着垂帘听政的美梦。毒药送到面前,她疯了一样咒骂,说孝文帝忘恩负义。可她忘了,帝王的爱从来都带着枷锁,当她越过底线的那一刻,就该想到会有这么一天。 送葬那天,冯皇后的灵柩跟着孝文帝的梓宫一起出城,一个是被赐死的皇后,一个是壮志未酬的帝王。北风卷着纸钱飞过邙山,像是在诉说这场掺杂着爱恨与权谋的悲剧。
一天夜里,李自成正要休息,陈圆圆却突然走进房中,开始解腰带,脱衣服。这一幕,把闯
【2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