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特务头子徐恩曾得知钱壮飞已跑,便命人将他的女儿女婿抓来泄愤,就在此时,桌子上留了一封信,徐恩曾打开一看,居然是钱壮飞所写,上面的内容让他瞬间汗流浃背,瘫倒在椅子上。 南京中山路305号,“正元实业社”内灯火通明,然而空气却仿佛凝固了一般。 特务头子徐恩曾坐在办公桌前,满脸铁青,桌上的一封信纸静静躺着,打开它之前,他还在咆哮要将钱壮飞的家人“一个不留”。 可当他看完信的刹那,却仿佛天塌地陷,整个人瘫坐下来,脸色惨白,手指微微颤抖。 钱壮飞,这位表面上的中统调查科秘书,实则是中共潜伏在国民党特务机关内部的核心人物之一。 他的真实身份,连他身边的上司徐恩曾都毫无察觉,甚至对他信任有加,将所有机要事务悉数托付。而正是这种信任,为中共赢得了转危为安的宝贵机会。 1929年,在周恩来的秘密指派下,钱壮飞打入南京中统局,成为徐恩曾的机要秘书。这一身份,给予了他接触一手核心情报的机会。 他与李克农、胡底并称“龙潭三杰”,三人分别控制中统在上海、南京、天津的情报网络,构建起一张在敌人心脏跳动的隐秘之网。 而在这张网中,最关键的一环,是那本密码本。徐恩曾生性风流,曾多次前往上海幽会。 一次,钱壮飞趁其不在南京之机,制造“误调档案”之名,接触到了那本绝密密码本。他小心翼翼地复制下来,事后原封不动地放回原处。 凭借这份成果,中共得以在关键时刻迅速破译来自武汉的一系列密电,也正是这些电文,引爆了那场决定命运的风暴。 1931年4月25日,徐恩曾如常前往上海度假,钱壮飞照旧在南京代理处理事务。然而这一夜,他收到来自武汉特务机关的六封绝密电报,全部标注“徐恩曾亲译”。 其中内容令他瞠目结舌,中共特科负责人顾顺章在武汉被捕,已决定叛变,要求面见蒋介石,并将在三日内全面交代中共在上海的组织网络。 最令钱壮飞警觉的,是那第六封电报上特意叮嘱的一句话,“切勿让徐恩曾身边人知晓。”这无疑是顾顺章对自己身份的警觉,也意味着他的身份随时可能暴露。 时间紧迫,钱壮飞当机立断。他立即派自己的女婿刘杞夫连夜赶往上海,带口信给李克农,内容简短却意味深长:“天亮已走,母病危,速转院。” 字里行间满是暗语,“天亮”即顾顺章,“母”指党中央,“转院”则是立即撤离暗语。周恩来接报后,迅速指挥上海所有地下党组织在48小时内完成转移。 而钱壮飞自己,则在离开中统局前,悄悄在徐恩曾的办公桌上留下了一封信。 信中没有脏话,也没有怒骂,只有一句句冷静且字字铿锵的警告:“政见之争,勿累及妻儿。若伤我家人,必将汝贪污经费、徇私舞弊之丑行公之于众。” 这封信没有落款,然而字迹分明,语气熟稔,徐恩曾一眼认出是钱壮飞所写。 他不敢声张。因为信中所言,句句属实。中统经费本就混乱,而钱壮飞作为机要秘书,掌握着大量账目原件。 这些若被公开,别说职位不保,就连性命也难保。蒋介石对特务系统的纪律要求极为严苛,任何贪腐行为一经查实,立即枪决。 他愤怒,却又无力反驳。于是他命人将已被悉数控制的钱壮飞的女儿钱椒和女婿刘杞夫悄然释放,并下令封锁消息,不许外传钱壮飞的真实身份。 这场三天内的撤离行动,虽有波折,但保住了中共中央的核心力量。邓小平、邓颖超、陈云等人先后脱离上海,转移至安全地带。 事后,周恩来曾感慨:“若非那六封电报,党中央恐怕已被一网打尽。”但是并非所有人都能幸免。 由于部分机关未及转移,恽代英、蔡和森等人被捕,最终英勇就义。这场生死时速的救援,终究未能挽救全部同志的命运。 两年后,钱壮飞继续随红军长征。1935年4月,在贵州金沙县乌江畔的一次战斗中,不幸被当地民团杀害,年仅三十九岁。
宋美龄到死都不愿见宋庆龄,两人却立下相同遗嘱,内容令人心酸1981年5月中旬,
【1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