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国军营长被日军包围,师长大惊,连忙给他发报,让他突围,还说会派人接应他,但营长却说:“日军太多,我突围不了,只能以死报国了!
史恩华,黄埔八期生,1939年,时任52军 195 师131团3营营长。9月,新婚刚过三天的他便接到归队通知。
临走时,他对新娘说:“等我打完这一仗,一定回来陪你。 ”,然而这一走,他再也没有回来。
第一次长沙会战,日军指挥官冈村宁次率十万日军直扑长沙,企图通过一场大胜,给重庆施加军事压力,诱使其投降。
国军应战的是第十五集团军,由关麟征坐镇湘北指挥,参与作战的有:张耀明五十二军、陈沛三十七军、夏楚中七十九军,外加一个游击纵队。
9月中旬,52军195师师长覃异之接到命令,让他派一支队伍在笔架山阻击日军。但派谁去,覃异之为此召开紧急军事会议。
在会上,覃异之说:“上峰来电,要我们派一支部队在笔架山阻击,我决定派一个营的兵力,在那里守上三天。谁愿意出战?”
此言一出,鸦雀无声,半晌才有人问:“师座,鬼子有多少兵力?”
覃异之说:“根据情报显示,鬼子大约有五六千人,而且他们带了重武器。”
听了这话,大家更安静了,在座的都是营以上的干部,他们一个营的兵力仅有500人,而日军的兵力是十倍之多,而且日军武器精良,覃异之的决定基本在宣告,谁去等于是送死。
这也是覃异之开这个会的原因,他希望有人能主动承担这个重任。
会场陷入长久的安静,就在师长覃异之要发话时,忽然一个人站了起来,用他那坚定而又嘹亮的声音打破了现场的沉默:“师座,这个任务我接下了,我去!”
说话的人是史恩华,覃异之对史恩华投来赞赏的目光,史恩华跟随覃异之多年,覃对他的能力毫不怀疑,但他忽然想到一件事,史恩会结婚才三天,于是,便凝重的问道:“据我所知,你刚结婚才三天,如果你战死了,你的新婚妻子怎么办呢?”
覃异之是在提醒他,希望他三思,但接下来史恩华所说的话,令他十分感动,史恩华说:“身为军人,战死沙场,以死报国,也是我的光荣,我相信我的妻子也会理解我,师座,你就放心吧,不用对我特殊照顾。”
覃异之也不好再说什么,重重地点了点头,道:“好,那你去吧。”
会议结束后,史恩华便率部进入笔架山。
9月18日,日军率先向草鞋岭阵地发动进攻,史恩华果断下令开火,战士们用步枪和机枪织成一张密不透风的火力网,与鬼子激战了两日,硬是把鬼子打退了。
9月20日,日军调来20架飞机、30多门大炮,还调派了一支骑兵部队,对草鞋岭阵地发动了更猛烈的攻击。
整整打了24小时,草鞋岭阵地的工事全部被炸毁,而且日军丧心病狂地使用了毒气弹,史恩华只好率部撤往笔架山,这也是他们的最后一道防线。
9月22日,日军兵分两路向笔架山扑了过来,此时的史恩华部已伤亡过半,如果再打下去,全部人就都交代了。
师长覃异之得知情况后,立即给史恩华发了电报,叫他向南突围,表示会派炮兵接应他,立即执行。
史恩华看完电报后,眼含热泪,回电道:“师座,我已被日军团团包围,无法突围,突围不如战死,只能以死报国,和日军同归于尽!”
覃异之收到电报后,心情十分沉重,他知道史恩华部时日不多,但大部队已经转移,根本无法救援。
9月23日黎明前,日军向笔架山倾巢而出,覃异之在后方心急如焚,他不断打电话催促史恩华:“为什么还不撤?再晚就来不及了!”
但史恩华心中明白,日军这么多人扑过来,冲出去已经不可能了,他在电话里对覃异之说了最后一句:“师座,我们来生再见吧!”
最终,史恩华部的子弹全都打光,大家也不愿投降,他们就与敌人肉搏,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充斥着震天的喊杀声,最后又归于平静。
史恩华和3营的500多名战士全部战死沙场,无一人生还。
值得一提的是,史恩华有个兄长名叫史恩荣,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七期,也曾是覃异之手下的兵,不幸的是,他牺牲于台儿庄战役中。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像史恩荣史恩华兄弟俩这样牺牲的家庭,有千个万个,正是他们牺牲了小家,才换来了今天我们大家的平安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