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里的中企这次动真格了!中国驻马里大使馆下达紧急撤离的通知后,许多中企连接拆除服

盖说社会 2025-08-08 11:24:40

马里的中企这次动真格了!中国驻马里大使馆下达紧急撤离的通知后,许多中企连接拆除服务器和重型机械,甚至将几十台挖掘机丢入河中。宁愿扔了也不留给当地人!   事情得从今年 5 月说起。马里南部布古尼地区的中资矿场,突然传来枪声,5 名中国公民被绑架,现场残留着弹壳和烧焦的钻机残骸。   这不是普通的抢劫,而是极端组织 JNIM 有预谋的袭击。他们不仅劫走人员,还纵火焚毁设备,甚至强迫项目组签署 “永不复工” 的协议。   更让人脊背发凉的是,这类袭击频率越来越高:6 月 12 日纳雷纳矿区遭袭,5 月 12 日两名中国公民被绑,5 月 24 日公路施工队遇袭……   短短三个月内,中企在马里的项目,几乎被恐怖袭击串成了一条血线。   最讽刺的是,马里政府年初还信誓旦旦承诺加强安保,结果不到两周,邻近矿区又遭洗劫。   当地警方力量薄弱到什么程度?连临时部署的士兵都凑不齐,最后只能靠中企自己组织武装押运撤离。   这种 “狼来了” 的游戏玩多了,中企终于明白:与其指望别人的枪,不如自己断后。   只不过这一回,中企在撤离时,却是下了死手。某大型矿企负责人后来回忆,撤离当晚,技术团队用铁锤,砸烂服务器硬盘,装载机将挖掘机直接推下河。   那么,为什么宁可毁掉,也不留给当地人?这里面其实藏着三层博弈。   第一层是技术保密。马里采金项目多采用,中国自主研发的选矿设备,核心算法一旦泄露,竞争对手能省下数年研发成本。   2024 年就发生过某中企设备被抢后,关键参数出现在,当地武装组织黑市交易清单的事件。   第二层是资产止损。这些设备运回国的成本,比重新采购还高,留在当地等于给武装分子送 “嫁妆”。   2023 年某中资水泥厂遭袭后,被抢走的装载机,很快出现在 JNIM 的宣传视频里,成了他们炫耀武力的道具。   第三层是战略威慑。当西方媒体质疑 “中国设备质量差才被丢弃” 时,中企用行动证明:我们不是逃兵,而是用极端手段告诉潜在威胁, 就算玉石俱焚,也不会让你们得逞。   马里中企的困境,折射出 “一带一路” 项目,在动荡地区的典型矛盾。   一方面,马里是全球第七大黄金生产国,中资矿企贡献了当地 30% 的采金量,是经济命脉;另一方面,JNIM 等极端组织把外国企业视为 “提款机”,2025 年以来针对中企的袭击已导致直接损失超 2 亿美元。   这种 “经济依赖” 与 “安全威胁” 的双重绞索,让中企陷入两难。   困局之一是政策摇摆。马里军政府为打击恐怖主义,默许部分前叛军编入政府军,结果这些人反过来参与袭击中企。   更荒诞的是,今年 1 月马里政府以 “环保” 为由扣押中资卢洛 - 贡科托金矿的黄金储备,导致项目停产半年。   困局之二是舆论陷阱。当西方媒体炒作 “中国设备污染当地水源” 时,却选择性忽视 JNIM 袭击造成的生态破坏。   某中企撤离后,被丢弃的柴油罐在雨季渗入地下水,本是恐怖袭击的后果,却被当地环保组织归咎于中企 “不负责任”。   困局之三是成本黑洞。为应对袭击,中企不得不雇佣私人安保公司,费用高达项目利润的 40%。   即便如此,2025 年 6 月某项目车队撤离时,仍有三分之一车辆在途中被砸,随行物资丢失。   这种 “安全投入无底洞”,让许多中小企业濒临破产。   面对困局,中企也开始探索新的生存法则。部分企业改用无人机勘探,减少人员暴露风险。   而聪明的企业开始雇佣,当地员工参与安保,既降低成本又融入社区。   更关键的是,中方推动马里与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对话,试图从源头化解政治危机。这种 “输血 + 造血” 的策略,比单纯的经济援助更具可持续性。   马里的枪声也在提醒:在全球化退潮期,中企需要更灵活的生存智慧。   参考资料:观察者网

0 阅读:1
盖说社会

盖说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