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可能开启无航母时代,这可是五常第一个没有航母的国家!普京是个要面子的人,这事儿他肯定不同意。
俄罗斯唯一的现役航母“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自 2017 年进坞维修后就事故不断,先是浮船坞沉没砸穿甲板,接着焊接作业引发大火,最近连俄罗斯联合造船集团都公开表态,“库兹涅佐夫” 号已经没有维修价值,要么出售要么报废。
“库兹涅佐夫”号可不是普通军舰,它是苏联红海军最后的余晖,也是俄罗斯维持全球影响力的重要象征。可这艘航母自打服役就命运多舛,2016年赴叙利亚参战期间,舰载机起降时阻拦索断裂,直接导致两架战机坠海。
更尴尬的是,它每次出海都拖着浓浓的黑烟,被网友调侃为“移动的烟囱”,暴露了动力系统的严重缺陷。2017年启动大修后,原本计划 2022年完工,结果8年过去了,航母仍躺在船坞里“晒太阳”,舰体上的锈迹和补丁越来越多。
俄罗斯不是没想过修好它,但现实很残酷:维修成本飙升至3500亿卢布,而且关键零部件严重短缺。苏联时期的航母建造依赖乌克兰黑海造船厂,解体后俄罗斯本土产业链断裂,连一个合格的蒸汽锅炉都造不出来。更要命的是,西方制裁切断了精密设备的进口渠道,负责升级电子系统的工厂甚至只能用民用芯片替代。这种情况下,继续维修“库兹涅佐夫”号就像往无底洞里扔钱。
这时候有人说了,俄罗斯为啥不找中国帮忙?毕竟已经成功改造了辽宁舰,还自主建造了山东舰和福建舰,连电磁弹射技术都突破了。但俄罗斯宁可让航母报废,也不愿低头求助。
说白了,这就是“面子”问题。当年苏联可是航母技术的输出国,如今却要向曾经的学生请教,这种心理落差让俄罗斯难以接受。更关键的是,国产航母技术已经实现弯道超车,福建舰的性能远超“库兹涅佐夫”号,俄罗斯担心一旦合作,自家海军的短板会被看得一清二楚。
还有更深层的战略考量,普京最近视察北方舰队时,特意强调了潜艇部队的重要性,宣布未来要建造9艘677型常规动力潜艇。这释放了一个明确信号:俄罗斯海军的重心正在从水面舰艇转向水下力量。
毕竟,一枚“锆石”高超音速导弹只需200万美元,却能威慑千公里外的目标,而“库兹涅佐夫”号单日航行成本就超过300万美元。在俄乌冲突消耗巨大的背景下,把有限的军费投入到性价比更高的潜艇上,似乎更划算。
但放弃航母也有代价,没了这艘“海上堡垒”,俄罗斯远洋作战能力将大幅缩水,无法在全球关键海域展示存在。更尴尬的是,它将成为五常中首个无航母国家,国际话语权难免受损。北约国家可能趁机加大对俄罗斯的战略挤压,甚至在黑海、北极等敏感地区采取更激进的行动。
普京会同意无航母时代的到来吗?从他的性格来看,可能性不大。这位硬汉总统曾誓言要重建俄罗斯海军的辉煌,甚至提出过建造核动力航母的计划。但现实很骨感:俄罗斯造船业设备老化率超 70%,连 3000 吨级护卫舰都造得磕磕绊绊,更别说航母这种超级工程了。
除非出现奇迹,否则“库兹涅佐夫”号的命运可能只剩两种:要么被拆解成废铁,要么卖给某个愿意接盘的国家。但即便如此,俄罗斯海军的“航母梦”短期内也很难再续。
这场闹剧中,最让人唏嘘的还是俄罗斯的“倔强”。宁可让航母烂在船坞里,也不愿放下身段合作,最终可能让自己陷入更被动的局面。而中国呢,早已默默完成了从“学习者”到“领跑者”的蜕变,福建舰的海试和未来核动力航母的规划,正在改写全球海军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