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恩施分区司令员王定烈乘车去剿匪,途中得知参谋在出发前打了电话,感觉不对劲,下令原路返回。第二天,侦察科长说:“昨天幸亏回来了,一股土匪在半路埋伏,要伏击你。” “如果我们前天上午来这里,很有可能会遭遇不测。”来凤县大队长刘元昌后怕地说道。当时,王定烈仅凭一个电话的细节,就识破了土匪精心设计的伏击计划,避免了一场可能的悲剧。 那时候,湖北恩施一带的剿匪工作步入了紧要关头。国民党的残兵败将和当地的土匪狼狈为奸,像狡猾的狐狸一样躲在深山密林里妄图垂死挣扎。王定烈身为恩施军分区司令员,毅然决定亲赴来凤县坐镇指挥作战。 出发前,参谋遵循以往的工作流程,给来凤县大队拨去电话进行通报。谁能料到,这看似再正常不过的一个举动,竟差点让局势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面对突然改变任务的王定烈,参谋很是不解。“不去了,立即返回。”王定烈斩钉截铁地说。 王定烈的警觉并非空穴来风。在当时的恩施地区,这种高架明线电话是主要的通讯方式,但它有个致命的弱点,很容易被土匪窃听。王定烈心里十分清楚,剿匪行动的关键就在于保密,任何一点信息泄露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果不其然,第二天,侦察兵在预定行军路线上发现了土匪设下的埋伏圈。“这帮土匪真够狡猾的,连我们的电话线都敢动。”刘元昌愤愤地说。“不是他们狡猾,是我们太大意了。”王定烈沉声道。王定烈立即调整战术。他故意通过电话放出假情报,声称解放军将从三面合围,唯独西南方向兵力薄弱。土匪果然中计,纷纷向西南方向逃窜。 这场惊心动魄的较量,展现了老一辈革命军人过人的胆识和智慧。王定烈从一个小小的电话细节就能判断出危险,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无数次生死考验中磨练出来的。没有现代化的通讯设备,没有精准的情报支持,有的只是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保卫人民的赤诚之心。 信息来源: 《1950年恩施剿匪记》(作者杨顺德当时随湖北独立一师一团赴恩施地区剿匪) 文|何夕 编辑|史叔
1950年,恩施分区司令员王定烈乘车去剿匪,途中得知参谋在出发前打了电话,感觉不
剑指天涯笑江湖
2025-08-08 16:50:10
0
阅读: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