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我在政和的从教生涯 文/邓巧喜 一、任过中小学校长 文革“复课闹革命”期间

我在政和的从教生涯 文/邓巧喜 一、任过中小学校长 文革“复课闹革命”期间,我被任命为星溪小学校长。当时,师生关系严重对立,在茶厂工宣队的支持下,我迅速采取措施,恢复了教学秩序。除了正常教学工作,我们还需进行备战。我组织师生开展拉练活动,班主任带领学生挖掘防空壕,教师们则轮流挖掘地道,最终成功挖掘了几百米的地道,并与水轮机厂的地道精准对接,成为全县的典范。 1978年高考,一中仅有一名学生被大专院校录取。此后,我被调回一中,同时,一些下放到各公社中小学的优秀教师也陆续回到一中任教。第二年高考,一中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在我被评为全省首批、政和县第一位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后,被任命为一中副校长,负责分管教学工作。当时正值职称评定时期,老师们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学生们也坚信“知识改变命运”,发愤图强努力学习,学校的大中专录取率稳步提升(当时中专仅录取高中毕业生)。县领导称赞道:“一中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得政和没有出现外籍干部返乡潮,对稳定干部队伍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在一中我教了两代人 1961年,我担任初中毕业班的教学工作,全年段共有188名学生。二十六七年后,我依然坚守在高三教学岗位,有时教文科,有时教理科。此时,当年那些学生的子女,或兄弟姐妹的子女,陆续进入高三。例如,李升妹的女儿洪敏俐考入医学院,杨儒福的儿子考入大专院校,后来又考入公务员队伍,肖桂凤的儿子孙杰勇考入本科院校。秦桂娥妹妹的儿子谢宏忠考入师大,获得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现为教授及某学院院长。 三、我的发言,让全区语文现场会从福安搬来政和召开 1965年四五月间,福安地区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召开了现场会。在评议环节,我指出当时程式化的教学方式无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阐述了自己的教学设想:根据教材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爱听、爱读、爱说、爱写。我还建议编写简案,同时认为进修学校教研员应深入教室,实地考察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而不应将主要精力放在检查教案上。我的观点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他们纷纷要求将下半场现场会搬到政和召开,领导也欣然同意。随后,我分别上了一节语文课和一节作文课,得到了广泛好评,诸如“教法别开生面”“教学富有魅力”“学生思想活跃”“检查学生作文,充满生活气息”等等。领导与我谈话时表示:“你创新教学之路走得很对,应该继续坚持下去。” 20世纪80年代,南平师专毕业生前来实习,学校安排我上《海燕》示范课。我采用“在理解中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的教学方法,确定了教学重点:必须介绍写作背景,对于课文内容学生能理解的部分不讲,有难度的地方进行点拨,重点部分则进行精讲。我在课堂上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地高声朗读,极具震撼力,成功引起了学生朗读的兴趣。之后,我邀请学生上台朗读,在理解与朗读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南平师专学报》负责人对这种教学方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并约我撰写一篇稿件,于是我写了《提倡朗读》一文并得以发表。 四、评上两种高级职称 1988年,全省开展中学教师职称评定工作,首次评定中学高级教师,评定标准为:持有1964年前本专业本科文凭,公开发表一篇教学论文,一篇在地区级学术会议交流,且上过地区级的公开课。各地区的评定标准大致相同。1988年4月,我有幸评上全省首批、政和县第一位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后来我调到福州工业学校,由于工业形势不佳,学校增办文科专业,让我创办热门的秘书专业,一切进展顺利。半年后,省教委开始规范学校职称,规定中专高级讲师调到中学,职称依然有效;而中学高级教师调到中专学校,职称则无效,暂时享受初级教师待遇,需在两年内评上中专高级讲师,工资才能全额补发。我参加了全省高级职称英语考试,考试内容为许国璋《大学英语》共四册,只考翻译,不考语法,我取得了91.5分的成绩。此外,我的2篇教学论文分别在宁德师专、福州师专《学报》上发表,其中一篇还被中国人民大学全文转载。我还提供了一本出版的科普读物《神奇的现代兵器》作为语文水平的参考,最终在规定的两年内评上了中专高级讲师。 五、力劝家长支持子女报考大学,让社会增加2名高级人才 1981年高考填报志愿时,学生需在大学与中专中选择其一。为了给学生和家长填报志愿提供参考,我仔细分析了每个学生的模拟考卷、学习潜力、临场发挥能力以及努力程度,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有个学生模拟考试成绩不太理想,但又想考大学,犹豫不决。我告诉他,他学习潜力很大,模拟考试成绩不理想只是意外,只要在复习备考时加倍努力,正常发挥,考上大学很有希望,我支持他报考大学。最终,该学生被一所本科院校录取。理科班除2名学生外,其余学生都顺利填报了志愿。这2名学生有考上大学的实力,但家长认为考中专更有把握,觉得社会需要人才,早毕业能找到更好的工作,而学生却坚持要考大学。 202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