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32年,马占山将军宣布向日本投降,顿时国内上下一片哗然,讨伐声不绝于耳,然而在受降仪式上,马占山竟以不识字为由,拒绝在协议上签字!一个月后,他更是从日本人手里带回2000万元用于抗日! (参考资料:2015-07-23 天津日报——抗日英雄马占山:幼年上山落草 曾任伪满军政部总长)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迅速沉沦,大多数人选择了沉默或顺从,然而在白山黑水之间,一个人的名字却成了一面旗帜,他就是马占山。 这位出身草莽的将军,用一场“江桥抗战”点燃了东北武装抗日的第一缕烽火,迅速成为全国敬仰的民族英雄,印着他头像的香烟在上海都成了时髦的畅销品。 可谁也没想到,就在马占山声望达到顶峰时,一则消息震惊全国:他竟然接受了伪满洲国的任命,当上了伪黑龙江省省长。 一时间,赞誉变成了唾骂,英雄转眼就成了“汉奸”,这究竟是一次身不由己的投降,还是一场瞒天过海的骗局? 故事还得从日军踏碎东北和平那一刻说起,当时,黑龙江是唯一一个拒绝向日本人低头的省区,这份骨气,就来自代理省主席兼军事总指挥的马占山。 他不是什么名门之后,1885年生在吉林一个穷人家,早年在山林里闯荡,凭着一手好骑射和江湖义气,成了个小有名气的绿林头领。 后来,他接受招安加入奉系,在黑龙江督军吴俊升手下打拼,靠战功一路做到了骑兵师长,九一八事变爆发,张学良临危受命,把守护黑龙江的重担交给了他。 马占山没让人失望,1931年11月4日,日军猛攻嫩江铁桥,他下令还击,打响了震惊中外的“江桥抗战”。 和许多装备简陋的抵抗力量不同,马占山的部队是东北军正规军,不仅有精锐骑兵,还装备了火炮甚至少量装甲车,在战场上经常能和日军打得有来有回,这一仗,让马占山的名字传遍大江南北,成了全国抗日的象征。 然而,英雄的光环没戴多久,疑云就笼罩上来,1932年3月,马占山突然接受伪满洲国任命,出任伪黑龙江省长兼伪军政部总长。 消息一出,舆论瞬间反转,关内媒体口诛笔伐,连他远在黑河老家的卫队都气得抢了他的家,这段经历,似乎成了他洗不掉的污点。 不过,细看之下,这件事疑点重重,马占山就任伪职时,给日本人提了个硬条件:黑龙江省必须“自治”,日本人不能干涉内部事务。 这种用名义上的服从换取实际控制权的玩法,在当时军阀圈子里并不少见,而在任上,他想方设法不在任何卖国文件上签字,有时干脆用“不识字”来搪塞。 真正的答案,在一个月后揭晓,同年4月,马占山在黑河毅然反正,再次拉起了抗日大旗。 原来,这次短暂的“投降”,根本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潜伏”,他利用伪省长的身份,神不知鬼不觉地从日本人和伪满银行手里,弄走了两千多万伪满币、三百匹战马和十几卡车的军用物资。 这笔巨款,成了他后来继续抗战最实在的本钱,那些曾因他“投降”而哗变的部下,得知真相后,也大都义无反顾地回来追随他。 马占山这一手,彻底激怒了自以为得计的日本关东军,恼羞成怒的日军从6月到7月,连续组织了八次大规模围剿,却都被他凭借高超的军事才能一一化解,他甚至还抓住机会,多次反攻齐齐哈尔和哈尔滨。 1932年下半年,孤悬敌后的斗争迎来了转机,在西边的呼伦贝尔,苏炳文的部队也向日军宣战,吸引了大量日伪军主力。 马占山抓住机会,与苏炳文东西呼应,于11月发起了对省会齐齐哈尔的大反攻,这也是东北义勇军史上对省会城市的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 马占山军势如破竹,连克八座县城,兵锋直指齐齐哈尔。在拉哈镇主战场,他亲自指挥,破坏铁路,把两千多日军死死围住,义勇军甚至用大车木轴做成“木炮”轰塌敌军据点,用火攻焚烧地窖,一度攻占了街区。 连日本方面的史料都不得不承认,马占山的部队“异常剽悍”,他的卫队在冰天雪地里策马冲锋,用套索拉倒木栅栏,挥舞马刀与日军肉搏。 可惜,英勇终究无法完全弥补实力的鸿沟,二十多万义勇军,枪支却不到十三万,许多士兵只能拿着大刀长矛。 日军曾缴获过一列属于义勇军的俄式装甲列车,这件“奢侈品”一度有效阻击了日军一个旅团,但这种依赖铁路的重武器数量太少,根本扭转不了战局。 在拉哈,关东军调集两个骑兵旅团和多个飞行中队增援,四千多日伪军反过来包围了鏖战已久的义勇军,马占山部在歼敌六百余人后,因伤亡惨重,被迫撤退。 众寡悬殊,后援断绝,1932年12月,为保存力量,马占山随苏炳文部一同撤入苏联境内,但他抗日的火种从未熄灭,后来在西安事变中通电支持和平解决,更组织“东北挺进军”,时刻准备反攻故土。 回看马占山将军的一生,既有江桥抗战的铁骨铮铮,又有“诈降”取钱的过人算计,更有拉哈血战的壮烈不屈。 面对看似无法战胜的敌人,真正的爱国主义,有时需要的不仅是视死如归的勇气,更是忍辱负重、曲线救国的智慧,毕竟,比起一个体面的失败,一个能继续战斗下去的未来,才更有价值。
[太阳]1932年,马占山将军宣布向日本投降,顿时国内上下一片哗然,讨伐声不绝于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5-08-08 18:14:3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