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早就把各个大国得罪了,挨了特朗普的重拳后,根本没人帮他说话,今天的局面都是莫迪政府自找的? 莫迪刚上台那会儿,印度外交可是雄心勃勃,想通过频繁出访和大国领导人拉关系,迅速提升国际地位。 他跟特朗普的互动一度被炒得火热,比如2019年在休斯顿的万人集会,还有2020年那次高调访问白宫,印度国内都觉得这是外交的大胜利。 这种靠个人魅力堆出来的关系,底子其实并不牢靠,莫迪想在美、中、俄之间玩平衡,既跟美国眉来眼去要技术投资,又跟俄罗斯保持能源和军火交易,想两头都不得罪。 可现实是大国博弈没那么简单,印度这种骑墙策略到头来让谁都不放心,特朗普这次加关税,理由是印度买俄罗斯石油“支持了战争机器”,印度喊冤归喊冤,却发现没人愿意帮腔。 美国压根没把印度当铁杆盟友,印度在美俄之间的平衡游戏玩得有点过头了。 莫迪政府一直把南亚当后院,想当区域老大,可做法却让邻国越来越反感,跟巴基斯坦的关系就不用说了,常年针锋相对,跟尼泊尔、斯里兰卡这些小邻居,印度也因为边界争端或者干预内政闹得不太愉快。 2024年,孟加拉国政局动荡后,新政府对印度态度冷淡,马尔代夫也开始跟印度保持距离,莫迪想通过经济援助和基建项目拉拢这些国家,可人家往往觉得这是印度想掌控他们的经济命脉,反而更疏远了。 南亚这些国家本来是印度天然的盟友圈,可现在却一个个跟印度离心离德。 特朗普这次的关税真是一记当头棒喝,2024年美印贸易额接近1900亿美元,印度对美国市场依赖不小,可50%的关税一上来,纺织、汽车零部件这些行业直接被打懵了,预计能拖累印度下一财年经济增长0.4个百分点。 印度商工部急了,说这关税不公平,可国际上回应冷淡得很,为什么?因为印度这些年太注重表面风光的外交,忽略了跟大国建立真正的战略互信。 莫迪想当“全球南方”领头羊,可实际操作中,印度在俄乌问题上两边不得罪的立场,让西方国家觉得不靠谱,跟俄罗斯走得近又让美国不爽。 结果就是,当印度被美国关税重击时,国际社会几乎没人愿意站出来帮一把。 国内的反应也不乐观,反对党国大党抓住机会猛批莫迪,说他的外交政策让印度在全球成了孤家寡人,国内民众对莫迪当初跟特朗普的“兄弟情”也从期待变成了失望,尤其是特朗普公开说印度经济“已经不行了”,让莫迪的亲美形象彻底崩塌。 经济上的压力加上政治上的批评,让莫迪政府有点进退两难,强硬回应吧,怕跟美国关系彻底闹僵;低头妥协吧,国内又会觉得政府软弱,无论怎么选,印度现在的处境都挺尴尬。 回过头看,莫迪政府这些年的外交策略确实问题不小,先是太迷信领袖外交,以为靠莫迪的个人魅力就能搞定大国关系,可这种方式经不起风浪,跟邻国的关系处理得也不好,过于强硬的姿态让南亚小国反感,失去了区域影响力。 在全球层面,印度想通过金砖国家、G20这些平台刷存在感,实际效果却没那么理想,印度在国际事务中想当中间派,可这种左右逢源的做法,反而让各方都不信任,现在中印关系有点缓和的迹象,可要真想翻盘,莫迪政府得拿出更多实际行动,而不是光靠口号。 印度这波外交困境,说白了是自己一步步走出来的,想当全球大国没错,可光有野心不够,还得有匹配的策略和执行力。 现在特朗普的关税只是个开始,印度要想走出孤立的局面,得好好反思怎么跟邻国相处,怎么在大国间找到真正的立足点,否则所谓的“全球大国梦”可能只是镜花水月,喊得再响也改变不了现实。
强硬1天后,印度考虑签协议面对美国的50%关税,莫迪当地时间8月7日强调绝不会
【9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