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处理赖清德,大陆早就有了考虑。 国防部发言人吴谦大校明确表示,对于“台独”势力,打击必定是“出其不意”的迎头痛击,一旦有所行动,定是“重锤猛击”。 这话蕴含着大陆的底气。解放军的实战化演练,已使台海周边仿若“自家后院”。无人机逼近金门、航母编队绕台巡航,这些举措早已令“台独”势力的心理防线千疮百孔。 数字会说话。台湾2024年的GDP总量约为8000亿美元,看起来不错。但细察之下便会发觉,军费开支在GDP中所占的比例已然飙升至2.5%,此比例创下了历史新高。这意味着什么?每100块钱的经济产出中,就有2块5毛钱要花在买武器上。 更让人揪心的是,军费涨了,民生支出却在缩水。医院里排队看病的人越来越多,公立学校的设备越来越旧,道路坑坑洼洼没人修。年轻人找工作更是难上加难,失业率已经攀升到12.3%。每8个年轻人里,就有1个找不到工作。 然而,就在这般情形之下,台湾当局竟还妄图斥资70至100亿美元购置美制武器。这笔钱如果用来改善民生,能建多少所学校?能修多少条路?能创造多少个就业岗位?老百姓心里都有一本账。 放眼全球,没有人希望看到台海生变。国际智库研究报告表明,若台海爆发冲突,全球经济遭受的损失将超10万亿美元。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全球GDP的十分之一瞬间蒸发。 供应链会断裂,股市会崩盘,无数企业会倒闭,更多的人会失业。从硅谷的科技公司到欧洲的汽车制造商,从日本的电子产业到东南亚的加工厂,没有谁能独善其身。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生前曾经说过一句话,现在看来格外有分量:"台湾问题处理不当,将成为中美关系的定时炸弹。"这位见证了半个世纪国际风云的老人,早就看透了问题的本质。 说到美国的"援助",不得不提最近解冻的8.7亿美元对台"安全援助"。听起来很慷慨是吧?但这本质上就是一种"战争税"——台湾出钱,美国军火商赚钱,风险却要台湾老百姓来承担。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看看乌克兰的遭遇就知道了。美国当初信誓旦旦承诺的军援,最后兑现了多少?不到30%!剩下的70%呢?要么是"技术原因"延迟,要么是"程序问题"搁置,反正就是雷声大雨点小。 那些花大价钱买来的美制武器,真到了关键时刻能派上用场吗?军事专家早就指出,在现代战争条件下,这些装备很可能成为战场上的"活靶子"。说白了,台湾在美国的战略棋盘上,始终只是一枚棋子,需要的时候推到前面,不需要的时候随时可以牺牲。 面对复杂局势,大陆方面彰显出战略定力。应对措施不是单一的,而是立体的、全方位的。 军事上,各种演习和武器部署形成了强大的威慑力。就拿"汉光41号"演习来说,后备力量动员规模扩大到3000人,这传递出的信号再明确不过。经济上,通过贸易壁垒等手段施加压力,让挑衅者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代价。 但光有硬的一手还不够。在文化的维度上,大陆始终敞开门扉,热忱欢迎台湾青年前来交流、学习以及创业。越来越多的台湾年轻人发现,在大陆能找到更好的发展机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这种软实力的影响,往往比硬实力更加深远。 2025年2月27日,国防部发言人的表态振聋发聩。"出其不意"、"重锤猛击",这八个字份量有多重,明眼人都看得出来。 解放军的准备不是说说而已。无人机蜂群战术、航母编队远海训练、两栖登陆实战演习,每一项都在稳步推进。从装备到训练,从战术到战略,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着。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谁也阻挡不了。台湾问题不会无限期拖延下去,"重锤"何时落下,或许只是时间问题。但可以确定的是,当那一天真的到来时,一切挑衅者都将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潮水的方向已经确定,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不是威胁,而是历史规律的必然。
也许国民党下届主席选举,会出一匹黑马傅崐萁。因为民众党主席黄国昌与傅崐萁打得火热
【2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