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万日薪演员背后,90%俱乐部月亏20万:脱口秀正在吃掉自己的骨头 脱口秀这行,如今是“冰火两重天”。北京胡同里的喜番喜剧,就挺让人羡慕。 他们家的演员漆漆、继业上了《喜剧之王单口季》后爆火,俱乐部票房直接翻倍,新人稿子像雪花一样飞来。 可三里屯那边,好多小俱乐部就惨了,一家无名俱乐部的灯牌都悄悄灭了,这就是当下脱口秀行业的真实写照。 2025年夏天,综艺新星付航可火了,他的专场演出票涨到580元还秒没,一场就能赚18万,抵得上普通俱乐部半个月的收入。 但大笑喜剧的主理人祎祎就没这么好运了,她在重庆、苏州的新店都关门了。磁场喜剧的张美男也亏得厉害,3个月就赔了20万。 谁能想到,脱口秀市场从2022年32亿规模的狂欢,一下子就掉进了“为爱发电”的困境呢? 现在这行业,综艺成了造星流水线,马太效应太残酷了。全国近万名演员,就百来人能有曝光机会,冠军就俩。 明星演员开全国巡演,高票价把线下流量都吸走了,普通俱乐部的开放麦上座率减半,可场租和人工成本还在涨。 张美男说得实在:“没‘角儿’就没饭吃。”以前开店就能赚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中小俱乐部都得想办法造星,不然就活不下去。 不过,行业里也有人在想办法自救。单立人喜剧搞原创大赛找新人,磁场喜剧押宝短视频,“棒棒冰脱口秀”90天就吸了近10万粉。 喜番喜剧则设了段子更新奖金,鼓励演员创作。陈飞宇还坚持在朝阳商圈扩建场地,觉得脱口秀的根就在剧场。 祎祎则搞了百人演员储备计划,想靠规模博出个未来。 一边是明星专场门票被黄牛炒得高高的,一边是胡同小剧场便宜票都难卖出去。 这脱口秀行业,因为太依赖头部明星,忽视了整体生态建设,正面临着困境。 那些在开放麦坚持的演员们,虽然不起眼,但他们才是脱口秀不被流量黑洞吞掉的希望,可不能忘了他们呀。 看完这篇文章,你对脱口秀行业的现状是不是也有不少感触?是觉得流量造星让行业变味,还是佩服那些在困境里坚持的小俱乐部? 你身边有坚持在开放麦讲段子的普通人吗?他们的故事让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王伟忠怎么也没想到啊!砸碎他口碑的,既不是因为当初的劝汪小菲婚姻先放手先去搞事
【6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