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大阅兵,西方国家大概率一个都不会来,连个高级代表都别指望。他们不来,咱就没

老阿七说史 2025-08-09 10:14:22

9·3大阅兵,西方国家大概率一个都不会来,连个高级代表都别指望。他们不来,咱就没底气了吗?恰恰相反。美英法领导人集体“隐身”,天安门城楼上的嘉宾席却迎来了一群分量十足的老朋友。 西方国家不来,就是被排挤了?距离9·3大阅兵的日子越来越近,但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浮出了水面,美英法等西方大国领导人,大概率一个都不会出现,甚至连个像样的高级代表都难觅踪影。 白宫发言人含糊其辞,称总统特朗普“国内事务繁重”,唐宁街10号顾左右而言他,强调“自有安排”,爱丽舍宫则干脆沉默以对,明眼人都懂,这集体“隐身”绝非偶然。 但缺席,有时本身就是一种态度,更值得玩味的,是谁将坐在天安门城楼,那视野绝佳的嘉宾席上。 当西方领导人忙着在自家后院扑火时,特朗普深陷选战漩涡,英国新首相刚接手脱欧后遗症,马克龙还在消化议会选举的苦果,北京却迎来了一批分量十足的老朋友。 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俄罗斯总统普京、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斯洛伐克总理菲佐,这些名字在西方主流媒体的聚光灯下或许不够闪耀,但在地缘政治的棋盘上,每一步都掷地有声。 为什么是现在?为什么是他们? 2025年的世界,正经历着深刻而痛苦的调整,特朗普重返白宫后,美国外交的“美国优先”底色愈发浓重,对传统盟友尚且斤斤计较,对战略对手的排斥更是不加掩饰。 欧洲被旷日持久的俄乌冲突拖得精疲力竭,内部裂痕加深,战略自主的呼声虽高,行动却步履蹒跚。 西方阵营的集体性疏离,恰恰反衬出另一个平行世界的外交活力。 看看这些“天安门嘉宾”背后的逻辑链,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是中亚稳定的核心支柱,也是“一带一路”陆上通道的关键节点。 古巴,则象征着西半球不屈的独立意志,他们的到来,清晰地勾勒出中国外交在西方体系之外深耕多年的成果,一个以发展倡议、经济互补和安全协作凝聚起来的伙伴网络。 这并非对西方的刻意冷落,而是世界格局多极化演进的自然结果,当西方因内部纷争或战略短视而收缩时,其他国家并没有停下寻找合作伙伴、拓展发展空间的脚步。 中国庞大的市场、持续投入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不附加政治条件的合作模式,对众多发展中国家具有难以替代的吸引力。 天安门的观礼台,将成为国际力量对比悄然变化的一个生动缩影。 西方领导人缺席北京阅兵,确实传递了某种信号,但若将其解读为中国的孤立或“没底气”,则是对当今世界复杂性的严重误判。 当白宫发言人支吾着解释“行程冲突”时,中哈两国元首正在北京共进工作晚餐,敲定新的能源与跨境运输协议,当伦敦纠结于派谁出席级别“合适”时,中乌合作的工业园区里正机器轰鸣,中国外交的底气,早已不系于西方某位领导人的行程表。 这种底气,源于自身国力的稳步提升,源于与全球南方国家日益紧密的互利关系,源于对世界发展大势的清醒把握,它不寻求与谁对抗,但也不惧怕任何形式的“冷落”。 9月3日的天安门,城楼上的嘉宾席将坐满老朋友,这画面本身就是一个宣言:国际舞台从来不止一个中心,世界的发展道路也绝非只有一条。 西方的缺席,或许带走了一些镁光灯,但聚光灯之外,那些真诚的握手、务实的合作,以及共同发展的坚定步伐,正汇聚成一股无法忽视的力量。 真正的底气,从来不在别人的观礼名单上,而在于自身道路的笃定与伙伴同行的力量,当哈萨克斯坦总统的军装与古巴领导人的笑容出现在同一观礼台上时,世界看到的不是一个被孤立的中国,而是一个拥有多元、坚实朋友圈的中国。 这就是2025年9月3日即将讲述的故事,西方或许选择背对,但世界的目光却无法移开这片东方土地上正在发生的深刻联结。

0 阅读:3
老阿七说史

老阿七说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