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吹这波操作秀到我了。早上发现有人圈我,原来是被人挂了,说我之前的“鱼钩测试无用

星月谈汽车啦 2025-08-09 10:36:11

迪吹这波操作秀到我了。

早上发现有人圈我,原来是被人挂了,说我之前的“鱼钩测试无用论”被“狠狠地打脸”了。

大意是说,最近奥迪Q6L etron也做了鱼钩测试,测试车速和转角都不如腾势n9那次大,结果奥迪却出现了后轮轻微离地的情况。以此来证明腾势n9鱼钩测试含金量高。

哈哈哈哈哈,让我先笑一会,迪吹总是能激发起我科普中学物理的冲动。

首先还是从我的“鱼钩测试无用论”开始()。我一直强调,新能源suv拥有「重心低」「轮距宽」「抓地极限低」三重buff,所以平路翻车风险极低,根本没必要测。这次汽车之家对于奥迪Q6L etron的鱼钩测试,完全印证了我的判断。

人家给的结论就六个字:没 有 翻 车 风 险。(图2)

到这位博主这里,人家的正式结论绝口不提,却拿“超过了50.8mm的限值”带节奏,暗示有翻车的风险。

说到这里,肯定有人会觉得:哎呀不得鸟,50.8 mm可是有5厘米呢!轮子离地5厘米也很危险了呢!

看清楚呦,这个50.8mm测的是轮心离地高度的变化量,不是车轮离地距离!轮子本来接触地面就有压缩高度,抬起来几厘米也并不会让车轮离地,相信用千斤顶换过备胎的朋友都能轻易理解。

那么汽车之家所说的这个“轻微离地”,高度到底有多少呢?

参考他们左转测试结果:左后轮心高度变化最高43.7mm时,车轮完全没有离地。那么右转那次“轻微离地”的高度,必然小于54.8mm减去43.7mm的差值,即不超过1.11厘米。注意这个还是满打满算的最大值,实际有可能是1厘米,也可能是0.5厘米,甚至更低都也可能。而且从图上数据看,超过43.7mm的时间,充其量不过0.2秒。

车轮轻微(顶多1.11厘米)、短暂(不足0.2秒)地离地一下,你就联想到翻车了?这种带节奏的本领,我还真是自愧不如。

上半场把数据分析清楚了,这下半场的暴论可更精彩哦。

腾势N9的鱼钩测试,有更高的车速和更大的转向角度,含金量就更高吗?恰恰相反,这只能说明腾势N9底盘更烂!

思考一下,如何让奥迪Q6L etron在鱼钩测试中,做到四轮完全不离地?答案很简单:换一套烂胎。当轮胎抓地力变差时,轮胎提供的侧向力就更小,侧翻的力矩减小,自然就更不容易抬轮了。

别看奥迪Q6L etron只有区区200多匹马力,但后胎居然给到了285的宽度,这说明这个车平台规格高,并把底盘性能也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而腾势N9呢?拥有925匹马力的狂暴输出,后胎也仅仅只有275宽度。

我们知道轮胎的抓地力是非线性的,轮胎负载的增加并不能带来同比例的抓地力增加,这就意味着重量增加势必会降低轮胎极限抓地性能。腾势N9的整备质量高达3.1吨,比奥迪Q6L etron重了近0.8吨,而轮胎的规格却旗鼓相当。可以推断,腾势N9所能提供的极限加速度G值是更低的。

而轮胎的表现,又是一台车底盘设计的基础,极限加速度1.1G的车和0.9G的车,底盘从根源的设计就会有巨大差异。

我们初中物理学过,最大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轮胎特性也是如此,在将滑未滑时的抓地力最大,这也是赛车驾驶的常识。

回到鱼钩测试,腾势N9为什么要用更高的测试速度、更大方向转角呢?

第一,它要让轮胎更快地突破线性区,进入到滑动摩擦状态。此时轮胎抓地力降低,侧翻力矩减小,自然更不容易抬轮了,而且这也会降低换向前的能量积累。

第二,它要让轮胎更久地呆在滑动摩擦状态,不要在测试结束前找回抓地。对于鱼钩测试,稳态的推头是最理想的状态。而在推头的过程中,滑动摩擦会消耗大量动能,车速会快速降低。腾势把车速提高到180,就可以一路推头到底,避免出现轮胎回到“最大静摩擦力”的高抓地力区间,让整车G值维持在低位。

这么看来,吹鱼钩测试是有点丧事喜办的意味:更笨重的车身、更低的底盘极限、更差的轮胎,这些劣势反而可以让车在鱼钩测试中获得更好的表现。

最后还是以我的“鱼钩测试无用论”画上句号,希望车企能少整点活,把精力和资源放在能真正提升车辆性能和体验的地方。

汽场全开大v聊车腾势n9

0 阅读:10
星月谈汽车啦

星月谈汽车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