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弓没有回头箭,中美之间也没有回头路了。据美联社报道,中国拒绝了美国提出的停止从俄罗斯购买石油的要求。 事情要从 7 月底中美在瑞典启动的第三轮经贸会谈说起。会谈期间,多项议题被摆上桌面进行讨论。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提及中国从俄罗斯和伊朗购油问题,称美国国会正审议相关法案,一旦通过,继续购买俄伊石油的国家可能面临最高达 500% 的进口关税。 这项由两党议员联合提出的《2025 年制裁俄罗斯法案》,明显是美方试图通过关税杠杆来影响中国能源采购决策,同时也为自身在其他谈判领域增加筹码。 作为全球制造业的核心引擎,中国对原油的需求从来都是实打实的刚需。 2024 年,中国原油进口量 5.53 亿吨,石油表观消费量 7.56 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 71.9% ,尽管较以往有 0.5 个百分点的下降,但依然处于高位。 平均算下来,每日原油进口量约达 1500 万桶,这个数字直观地反映出中国对进口原油的庞大需求规模。 中国与俄罗斯在能源领域的合作由来已久,且合作关系稳定而深入。 数据显示,中国采购了俄罗斯将近一半的原油出口,每日进口量约达 200 万桶。 仅在过去两年内,俄罗斯石油就为中国节省了约 180 亿美元的采购成本,这大大降低了中国能源进口的经济负担。 美国提出这一要求时,或许没仔细算过这笔民生账。在全球能源市场的版图里,俄罗斯一直是中国重要的原油供应国之一。 两国之间稳定的能源合作,不只是简单的买卖关系,更关系到中国的能源安全底线。 要知道,能源供应链一旦出问题,影响的不只是中国一家,全球产业链的稳定都会跟着波动——毕竟,中国制造业的产出早已渗透到世界各个角落。 这两年,中美在经贸、科技等领域的摩擦从未停歇,能源领域的博弈也是其中一环。 美国试图通过施压让中国调整能源采购策略,背后的心思不难看穿:无非是想在全球能源格局中攥紧更多话语权,甚至借此牵制中俄之间的合作。 但这种把能源问题政治化的做法,本身就违背了市场规律。 中国的回应态度很明确:能源采购是基于市场规律和自身需求的自主选择,不会被外部政治压力牵着走。 拒绝美国的要求,不是要刻意对着干,而是在维护自身发展的基本盘。制造业的稳定运转容不得能源供应链有半点闪失,这是中国在复杂国际环境中必须守住的底线。 如今的中美关系里,类似的博弈还会不断上演。但中国用行动表明,在涉及核心利益的选择上,没有回头路可走。 开弓之后,唯有沿着自主选择的道路稳稳向前,这既是中国的态度,也是现实的必然。
美媒坦言,印度没有的筹码,中国有!特朗普重拳打击印度,却对中国缺乏动作,美媒认为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