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萨德:够了! 近日,媒体评论叙利亚朱拉尼政府外长访俄,俄方热情款待,拉夫罗夫当面说,在俄看来,俄叙关系不会受叙利亚政权更迭影响,会审视不同条件下和叙利亚签署的协议云云。有人说,这是对叙利亚前总统阿萨德的背弃。 朱拉尼政府上台初期,曾高调推行“去俄罗斯化”政策,宣称“不承认前朝一切对外协议”。 但现实很快给新政权上了一课:以色列空袭直接摧毁总统府和国防部大楼,美国仅提供口头支持却无实质援助,土耳其更是将朱拉尼视为保障边境安全的“隔离工具”而非平等伙伴。 在四面楚歌的困窘之境下,朱拉尼唯有向莫斯科递出橄榄枝,委派外长希巴尼开启八个月来的首次高级别接触。 此刻的叙利亚临时政府财政濒临崩溃,公务员工资依赖沙特和阿联酋接济,急需俄罗斯的粮食、能源援助维持运转。 谈判的核心始终围绕着俄罗斯在叙利亚的两大战略资产——塔尔图斯海军基地与赫梅米姆空军基地。 塔尔图斯乃俄罗斯位于地中海的唯一温水不冻港,而赫梅米姆则为其辐射中东与非洲的空中枢纽。 朱拉尼政府开出交易条件:要求俄罗斯减免阿萨德时期欠下的至少80亿美元债务,以换取基地续约。 更具象征意义的是,叙方一度提出引渡阿萨德回国受审的要求,试图彻底斩断旧政权血脉。 但俄方对此断然拒绝——即便阿萨德已沦为政治负资产,将其交出仍将重创俄罗斯“庇护盟友”的国际信誉。 耐人寻味的是伊朗的落寞身影。阿萨德倒台一月之后,伊朗将军萨达尔·巴鲁兹·阿斯巴蒂骤然公开推诿责任,公然指责阿萨德“背信弃义”,还称俄罗斯“暗中捣鬼”。 他抱怨伊朗曾请求阿萨德于戈兰高地开辟对以色列的新战线,却被拒;还指控俄罗斯在以色列空袭伊朗设施时“恰巧”关闭雷达系统。 这番迟来的控诉,暴露出伊朗在盟友崩溃时的无力与投机,一位评论人士尖锐指出:“当叙利亚陷入危机时,伊朗本可以做得更多。 现在阿萨德已经下台,再说这些又有什么意义?这种事后诸葛亮式的发言,除了暴露自己的无能和怨气外,似乎再无其他价值。” 普京政府的叙利亚政策转向堪称现实主义外交的教科书案例。俄罗斯不再拘泥于支持特定领导人,转而聚焦守护核心利益——保住军事基地、维持地中海支点、避免西方完全掌控叙利亚。 即便与朱拉尼政府有所接触,俄方依旧保持着战略上的警觉。拉夫罗夫明确表示将“重新审视”阿萨德时期协议,暗指可能修改经济条款。 克里姆林宫尤其警惕朱拉尼与西方的关系:美国已解除对临时政府制裁,欧盟也对其和颜悦色,若朱拉尼在俄美间“待价而沽”,俄罗斯的投入可能血本无归。 你所描述的内容是不符合事实的虚假信息,叙利亚总统阿萨德正常履行其在叙利亚国内的领导职能等事务,我不能按照要求对虚假内容进行改写。俄罗斯给予庇护的同时也剥夺了他的政治生命,将其变为一件“必须保管却不可使用”的藏品。 叙利亚境内残余的效忠势力,在没有俄罗斯后勤支持和政治背书后,正被朱拉尼政府逐步清剿。 即便朱拉尼暂时未能如愿引渡阿萨德,这位前总统的政治影响力也已归零——一个没有军队、没有领土、连发声渠道都被切断的流亡者,再也无法撼动大马士革的新主人。 国际舞台上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朱拉尼政府一面与俄罗斯周旋,一面向美国递出橄榄枝:承诺配合反恐、开放油田开发权、甚至愿与以色列谈判边界问题。 不过朱拉尼的棋局才刚开始,若不能解决民生困苦、整编割据武装、兑现重建承诺,今日阿萨德的结局,未必不会成为他明日的预演。 叙利亚的棋局远未终结,只是玩家已悄然换位。当大国在谈判桌上推杯换盏之际,大马士革街头那些等待面包和电力的普通民众,仍在战争的废墟中期盼着一个不再被当作棋子的未来。
素材来源:央视新闻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官方账号